有港人上周二接连向传媒反映,选举事务处当天的各项通讯都瘫痪,拨打热线全日无法接通,使用传真及电邮传送表格也未能成功。他们担心不能在限期前递交申请表,无法成为选民。
结果,当局昨天公布,从去年5月3日至今年7月2日共收到逾35万份地方选区选民新登记申请,创下2004年以来新高,反映一场《逃犯修例》修订风暴已席卷全港,而反对派已初步成功推动“票债票偿”的行动。
根据香港往年选举的经验,若选举前夕的政治气氛炽热、社会对立严重,往往有利反对派选情。所以每次选举前,反对派都会千方百计炒热政治气氛。
为了将“反修例”风波效应辐射到各地区,并配合区选工程,反对派在几场游行中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将数以万计选民登记表发给游行人士登记,将游行变成“反对派选民登记收集所”,为区选做准备。
继多次占领金钟、包围警察总部以及侵占立法会大楼之后,“反修例”行动进一步将战线扩大至全港十八区,每周举行一两次游行,配合“连侬墙”(民主墙)的遍地开花,将运动渗入至民间。
加上“十八区不合作运动”,港青与泛民不断在地区上搞事,在地区内播下了激进政治的种子,包括吸引港青直接参选,若不参选也要登记成为“首投族”,目的就是在今年11月的区议会选举中取得大胜。
事实上,“反修例”运动恰恰在区选前爆发,绝非偶然。反对派故意炒热气氛,大打政治议题,让缺乏地区工作经验、甚至是“空降”的参选人,以单一政治议题弥补地区工作的不足,并以此推动反对派支持者和中间选民前去投票。
因此,这场“反修例”运动其实早在去年就已开始了,而且是一项精心的部署。首先,由“占中”发起人戴耀廷推出的“风云计划”打响头炮,他早前就曾在狱中写信提到要将“抗争情绪延续至区选”。
“风云计划”的目标就是要将区选形势逆转。目前,泛民在区议会的431个民选议席中,仅占数十个,势孤力弱。最关键的是,由区议员以全票制推选出来的110多名行政长官选委会选委,在现在建制派主导下全归建制阵营。
反之,当“反修例”运动成功推动那些从不投票的港青参与,就可令选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有可能变成泛民取得300多席,并成功取得那110多个选委议席,加上泛民可能又在明年立法会选举大胜,而反对派本来在选委会已有300多席,加起来就有近500席,促使2022年的特首选举有利于泛民一方。
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昨天强调,北京坚定支持特首林郑月娥及特区政府继续依法有效施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分析,这是“反修例”风波以来,北京首次公开表明支持林郑月娥和港府,而且还希望重新团结建制派。
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港大校委会主席李国章则认为,修例风波源于两个因素:第一是香港的自身问题,今年将有区选,明年又有立法会选举;第二是中美贸易战,打垮香港对大陆可造成一定打击。
他说:“隔星期来一次(示威),他们一定会做,因为如我所言,你有区议会选举,明年有立法会选举,他们一定要‘攞彩’(粤语,意即出风头),一定要鼓动市民出来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