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01网站
香港社会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继续升温,民阵继四月尾再次举行反修例游行,无论是大会称有逾103万人参与,或是警方公布的24万人,两者均较过去数年示威数字、甚至2003年七一游行明显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怒愈烧愈猛,当然离不开政治因素,特别是林郑班子刚愎自用,修例做法粗暴,持续漠视所有关注声音,自然促使更多市民上街表态;然而,游行人数之所以能于短短数月以倍数暴增,也可见市民过去一直压抑对政府的不满,直等到修例这触发点才全盘倾出。不难想像,林郑上任以来,民生问题不减反增,市民衣食住行的负担愈发变得沉重,早埋下数十万人上街的种子。
反修例游行人数于短短三个月内迅速暴增,以民阵估算的数字为例,于三月尾举行的首次游行只有约12,000参加,但游行人数却于次月游行急升至13万人,甚至于过去周末的第三次游行中倍增至他们宣称的103万人,每次增幅几乎以十倍增长。当然,民阵数字有嫌高估,但即使以警方的估算来看,三次游行的参加人数分别为5,200人、22,800人及24万人,升幅同样惊人。
不难发现,反修例游行人数升势不但凌厉,而且当中不乏首次上街的“首行族”,甚至是对修例认识不深的参加者。以上人士之所以被动员起来上街示威,港府态度刚愎自用、漠视民意般的政治因素固然作用甚大,但亦不能忽视市民对林郑班子积累已久的不满。本港史上重大的游行往往难以与民生问题割裂,诸如2003年有近50万人参加的七一游行,除了当年董建华推动二十三条立法手法拙劣外,不得不考虑社会经历过金融风暴、沙士等打击,经济萧条导致百业待兴、万人失业,楼价更加不断破底,不少业主惨变负资产,社会民不聊生,才会酿成50万人大游行。
反观现在,民生问题或许不如当日般来得急切,但却蔓延更广的层面,并且牵连更多阶层的市民。近年市民生活压力不断上升,林郑与其班子不但未能解决民生问题,甚至创造全新问题,当更多市民面临在衣食住行上切身的压力、甚至威胁,才会加剧对政府的不满。
先谈住屋,今天虽然没有楼价狂泻,本港居住成本却已飙升至大众难以负担的水平;本港过去十年楼价不断上升,林郑上台不但没有抑止有关升势,甚至达至历无史前的高峰,去年7月的楼价指数(394.8)已为1997年高峰(172.3)的两倍有多,甚至协助香港连续九年蝉联全球买楼最难的城市;然而,林郑房策了无新意,所谓的“娥六招”亦无阻楼价飞涨,广大家庭受害极深,即如菁英阶级亦难以上楼;针对基层住层方面,林郑不但没有大幅增建公营房屋为民纾困,反倒将部分出租公屋转作可供炒卖的绿置居,尽然牺牲基层市民的利益,出租公屋的轮候时间亦增加至历史高位的5.5年。
次谈工作,港人工作待遇多年未有改善,即为大打“民生牌”的林郑上台亦不见有何改进。略为举例,目前最低工资继续维持两年一检,其水平不但继续落后先进国家,时薪37.5元的水平亦根本不足让基层劳工过活 。更甚者,关乎所有打工仔的标准工时,更是立法无期,林郑早已表明现届政府未有计划进行有关立法。可是,林郑与其班子却仍洋洋自得,其同侪罗致光更是常以凉薄语言回应社会忧虑,这教公众还能对其施政忍耐多久?
再谈退休保障,林郑与罗致光再次携手触怒普罗市民,一方面他们未有好好处理强积金积多年来的问题,反倒继以之为退休保障轴心之一,更机关算尽、以财技手段僭建“劣质退保”组合,藉以推出公共年金,再附以逆按揭及高额长生津等措施应对市民的退休需要。但说白了,个中的逻辑还是希望节省公帑,迫使长者倾出既有资产“自给自足”,并且再次对市民的退休需要敷衍了事;另外,林郑班子更敢于无视众议,强行提高长者综援申请年龄,对中年人士重新定义,并以惩罚方式“鼓励”长者就业,却罔顾就业市场不欢迎高龄的客观现实,港人老年生活变得苦不堪言。
自从占中以后,社会顿然陷入政治低气压之中,不少分析均指万人蜂拥上街将从此不再;但须要注意的是,过去市民倦于上街表态,并不代表对政府施政全无不妥,民间怨气只会不断积累,并待适当时机一举爆发。今天街头再次汹涌,男女老弱均藉修例事件重新上街示威,过往种种对林郑班子的不满,藉修例所产生的政治危机逐渐倾出,并且成为动员市民上街源源不绝的燃料。
林郑施政劣绩斑斑,其主攻民生议题的幻象更已尽消散,即使林郑能化解目前修例例风波,只要民生问题依旧,民众总会卷土重来。诚然,现时并非所有面对沉重生活压力的市民均走上街头,特别是不少基层劳工仍碍于餬口缘故,未敢表态。但须要知道,大型抗争的导火线往往离不开民生问题,若林郑的施政继续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的压逼,只是逼虎逃墙,迫令更多市民上街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