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工岛倡议 讨论须兼顾效益成本

时间:2019-03-20 08: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公布“明日大屿愿景”造价及回报初步估算,回应“掏空库房”质疑,标志人工岛倡议由理念讨论阶段,迈向实际操作讨论阶段。意识形态争辩没完没了,这次政府打破惯例,未完成研究便作出推算,数字精准与否,争议在所难免,惟终归是展开务实讨论的重要起点,各方应该实事求是,多提数据事实而非泛泛而谈。近年本港多项基建工程超支严重,公众忧虑重蹈覆辙,当局必须汲取教训控制造价,可是亦不应因噎废食,放弃长远基建发展规划。香港需要可持续发展,衡量人工岛方案得失,唯有展开可行研究,方能让社会深化讨论。

走出意识形态争议  深入讨论造价细节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报告强调多管齐下造地,东大屿水域填海1000公顷兴建人工岛属于中长期选项。去年《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造岛1700公顷,超出1000公顷规模,引发不少争议。有人从环保意识形态原则,反对任何填海建议;有人则质疑“明日大愿”耗资或逾万亿港元,财政储备“一铺清袋”,云云。

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保和发展并行不悖,本世纪初,荷兰便在欧盟支持下,落实Maasvlakte 2发展计划,填海2000公顷扩建鹿特丹港,同时采取一系列生态保育措施配合。一味从意识形态角度,纠缠于填海与环保的二元对立争论,只会没完没了。土地小组报告确认东大屿造岛1000公顷获得多数市民支持,下一步的讨论,应当逐步由虚转实,广邀各界探讨造岛成本效益,以及如何在填海与环保之间力求平衡。

根据政府估算,“明日大屿”成本约为6240亿元,当中交椅洲建岛1000公顷,填海造价1400亿元、基建则要1160亿元,合计2560亿元;同属愿景之内的欣澳和龙鼓滩近岸填海,以及屯门沿海地带发展区,填海及基建成本约为950亿元。至于优先推展交通运输网络,包括交椅洲至港岛的铁路公路、西部海岸铁路以及交椅洲至大屿山连接路等,涉及约2730亿元。政府表示,若分10至15年支付整个工程,平均每年大约400亿至500亿元,这一金额即使每年从工务工程拨款也能负担得来,监于造岛有土地收益潜力,政府还可考虑发债集资,总之“明日大屿不会掏空库房”。

政府推销“明日大屿”,容易倾向卖花赞花香,开支估算会否流于乐观,可以商榷,不过连月来有关造岛成本开支的争论,很多都是信口开河,缺乏数据支持,这次政府提出的金额估算,背后至少有较为实质的凭据,例如填海造价是以去年9月工程价格计算,当局建议参考现时东涌填海做法,采用较为便宜的机砂,以及本港惰性建筑废料填海造岛,克服海砂短缺。凡此种种都是深化讨论的基础。举例说,有组织质疑并非所有建筑废料可用作填料,实情是否如政府所言般理想,各方专家可以多提意见,政府亦应多去聆听。

当然,高铁和沙中线工程严重超支历历在目,倘若“明日大屿”超支三成,造价便将升破8000亿元,市民忧虑重蹈覆辙,政府必须汲取教训,可是基建投资看的是长远需要,多管齐下觅地建屋是社会共识,接下来应是探讨如何严控工程开支,而非“斩脚趾避沙虫”。土地小组未有建议短中期全面收回粉岭高球场,一大原因便是地方居民担心区内交通不胜负荷,未来新界人口持续增加,为了打破交通瓶颈,兴建铁路系统贯通新界北、新界西、大屿山、人工岛和港岛西,乃是釜底抽薪之法,不应因为超支阴影而放弃干应做的事。

觅地建屋无便宜选项  回报收益须切实考虑

觅地建屋并无便宜选择,新界东北发展两阶段合计约400公顷土地,预计2031年完成,政府估计整项计划造价也要1200亿元,当中逾400亿元为基建,300亿元用作收地赔偿,最终埋单会否超支,亦要拭目以待。有反对者质疑,政府“明日大屿”6240亿元造价估算是“谎言”,没有考虑未来通胀等因素,可是话说回来,政府对新界东北发展的1200亿元造价估算,亦是以2012年为基准,难言是双重标准;若认为必须计及未来通胀预测,似乎亦应将本港GDP和财政储备近年平均增长速度计入其内,不能只挑有利某种主张立场的变量,去放大或淡化财政承担。

讨论人工岛成本效益,必须实事求是,既要看成本,也要谈效益。政府根据公私营住宅七三比例,以及人工岛核心商业区可提供约400万平方米商业楼面面积,推算人工岛能为库房带来约万亿元卖地收入,足以盖过“明日大屿”造价有余。政府有关数字大抵以香港测量师学会估算为基础。迄今社会谈论“明日大屿”,多谈成本少谈回报,各方应扩阔讨论方向,检视回报收益估算是否准确可靠,不应为了既定立场,顾左右而言他。“明日大屿”关乎香港未来,为了检视政府所开期票是否可能兑现,立法会应通过拨款,要求政府尽快完成可行研究,以便有更详细资料凭据,让各界讨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