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港澳突搜
最近两个周末,我都从香港专程跑到深圳办理开设微信支付的手续,每次都花上好几个小时,实在很麻烦。
开设微信支付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一个大陆的银行户头。而香港居民在深圳开户,需出示香港身份证及回乡卡;三个月内的香港居住证明;一个深圳地址;及本人实名认证的大陆手机号码。
申请手机号码还不算难,到电信公司营业部让职员拍照及影印有关证件的副本,选好号码及月费计划即可,大约半小时就办好。
拿着手机号码去中国银行开户时,银行职员要求我首先在纸上写上一个深圳住址,并多番提醒必须是居住地点,不能是办公地点。当我按朋友建议写上一家深圳酒店地址时,职员立即以狐疑的眼神望着我。
他再一次问我,这真的是居住地址吗?口直心快的我答“酒店”,银行职员立即说“不行,这个地址不能开户”。于是,我唯有到工商银行了。
到达工行后才发现,只有一个窗口办理一般银行业务,我拿号后静静地等了个半小时,终于到我了。我在工行有一个十多年前在广州读研究生时开的户头,后来少用,银行已把户头冻结,所以要办解锁。
这项解锁竟又足足花了近一小时,虽不需提供深圳地址,但要重新填写很多表格、剪去旧卡、发出新卡。一切弄好后,银行都快关门了,职员只能匆匆教我怎样开设微信支付。
返港后才发现,还是没法开通,只好第二个周末又去深圳的工行了。又要拿号,等待了半小时,终于到我了。职员看了看,发现我的回乡卡号码与十多年前开户时有些许变化,因此新户头无法绑定。
于是又要办一次手续,又要填表,又要签名,又花了近一小时,终于让我成功开设微信支付。这时候,银行都快将关门了。拿着手机到附近的餐厅以微信支付付费,成功了!
据悉,香港一位网红曾将自己在深圳开银行户头的经验在网上分享,竟得到数十万点击,而且还有不少人向该网红私下请教。可见,港人真的十分渴望在大陆使用电子支付。
虽然腾讯与中国银联去年9月宣布,微信香港钱包可在大陆实现跨境支付,但许多用过的港人抱怨,其实大部分店铺或公营交通,都不能使用,无法真正在大陆“衣食住行电子支付自由行”。
因此,港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期望,不希望只是一个方向性指导文件,而是有实质的利民便民措施出台,真正体现“把香港深度融入大陆”战略。
连日来,香港政商界纷纷提出对大湾区的期盼,包括“港人港税”;“湾区医院病历互通”、“电讯一卡通”等,建制派的法律专才则提出“粤港澳大湾法治特别合作区”。
另外,也有建议仿效“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游证”,设立俗称“大湾区卡”的“大湾区商务科教通行证”,让企业高层、学者到香港参与学术或与工作有关的交流活动,自由活动处理业务,前提是不受薪并设配额。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最重视的是“方便”,例如,现在港人每日只可带2万元人民币(4007新元)现钞到大陆,对于一些想在大陆银行做大额定期存款或其他投资的港人来说,就十分不便。香港长者则最渴求在大陆更多无障碍通道。
香港工联会表示,将于下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上,就大湾区便民措施提出六项提案,包括,让港人在内地购买医疗保险;港府医疗劵的使用范围扩展至大陆三甲医院;将港人回乡卡纳入大陆电子认证系统;容许港人以香港住址作为办理大陆公共和商业服务等。而作为工人的代表,工联会还建议促进大湾区内职业资格互认。
无论如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终于出台,就算香港曾出现所谓的“港独”思潮,也将无法阻挡这股“深度融合”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