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农历新年本港各口岸肩摩毂击,高铁西九龙站及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人次,创下通车以来新高,部分旅游业人士却慨叹旺丁不旺财,皆因新增人流很多均非过夜客。这次是高铁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首个春节,内地访港旅客数目显着上升,不少港人亦取道大桥高铁,前往澳门和内地过节,反映一小时生活圈形成,正逐渐改变粤港澳三地居民生活模式和出行习惯。近年内地旅客访港,早已不是一味购买奢侈品,大桥和高铁开通,更加速了旅游模式转变,不少内地客来港,为的是消闲而非“血拼”,业界和政府需要跳出旧框框旧思维,趋利避害应对新形势。
大湾区融合鸭子划水
政府旅业未紧贴变化
入境处资料显示,大年初一出入境人次超过76万,按年急增超过两成,升幅主要来自内地访客,增长近四成,达到14.2万人次。高铁西九站年初一有2.6万人次抵港,是最多内地旅客使用的入境管制站,较诸机场入境的内地客更多。出境方面,港珠澳大桥取代了罗湖口岸,成为内地客出境首选,超过2.4万人次经此离港。大桥和高铁客流量齐创启用以来新高,同时亦纾缓了其他口岸压力。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犹如鸭子划水,高铁和港珠澳大桥扮演关键角色,今个农历新年正是最佳写照,若要掌握全貌,除了看香港方面的数字,亦要留意澳门和内地情况。过去数天,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前往澳门和珠海的穿梭巴士,经常出现候车人龙,当中既有内地客,亦有不少港人。根据澳门政府数字,年初一及初二入境旅客超过22万人次,急升两成七,有港客表示专程到澳门欣赏花车巡游及烟花,亦有港人表明为了省下酒店钱,选择即日来回。
去年整体访港旅客超过6500万,较2017年上升超过一成,欧美长途客和过夜客均见增长,惟主要增长来源仍然是内地客。去年访港内地旅客人次首破5000万,占整体旅客78%,港珠澳大桥和高铁香港段开通后,增幅尤其强劲,然而零售业界所憧憬的财源滚滚却未有成真,酒店业亦未显着受惠。有酒店业人士称,今个农历新年,本港酒店平均入住率与往年差不多,反映新增旅客并非过夜客。
受中美贸易战和楼市回落影响,去年9月以来,本港零售业增长大幅放缓,奢侈品表现乏力,旅游和零售业界均指两大基建“旺丁不旺财”,吸引的主要是即日来回旅客,他们购买的主要是中低价商品,无助扭转零售业冷锋;不少内地团即日来回,集中在东涌、九龙城和土瓜湾购物,亦令当地居民大感不便。凡此种种,均显示业界和政府都未有及早作好准备,迎接高铁大桥一小时生活圈形成所带来的各种变化。
过去半年,内地经济增长放缓,然而内地人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未见全线转弱。虽然苹果iPhone销情今非昔比,可是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LVMH表示,未见内地市场有放缓迹象,监于人民币走弱,很多人选择留在内地选购LV旗下奢侈品,而不是到香港等地购买。美国有市场研究显示,中国有望在201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内地正以史无前例速度现代化,市场环境和消费模式变化又快又急,然而本港看待内地,往往囿于旧思维,缺乏前瞻性,未能紧贴最新变化。
内地客需求多元化
旅游业须重新定位
2003年SARS后,内地开放自由行来港,部分内地客锺情奢侈品,乐意一掷千金,本地旅游和零售业界风生水起,然而近年内地旅客访港,心态已有很大变化。愈来愈多内地客对深入街头巷尾品味香港更感兴趣,倾向深度游、文化游,不再热中扫货。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的开通,更加速了区内旅游模式转变,不少内地客都是即兴临时决定来港,逛逛一两个景点,简单购买一些日用品,即日离港归家。对他们来说,来港与其说是旅游出埠,不如说是日常生活消闲娱乐之一。
内地客访港的消费模式和旅游体验追求,正变得愈益多元化。随着内地决意加强进口,推动消费升级,香港作为购物天堂的吸引力早晚下降,本港是时候为旅游业重新定位,发展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一边设法满足不同类型内地旅客需要,一边避免令本地市民受到滋扰,然而本港旅游零售业界以至政府,似乎并未因应最新形势,充分调整。过去数月,先有内地客为了在深水埗拍摄大厦外墙壁画,擅闯邻近大厦,之后又有内地团源源不绝前往中大校园观光,引发学生怨言,事件折射的正是内地旅客追求更多新体验,然而当局并没有做好配套安排满足需要,衍生滋扰市民问题。政府和旅游零售业界是时候扩阔目光,积极开拓其他商机,不宜一味聚焦催谷奢侈品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