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港澳突搜
在香港,有超过30年采访经验的记者大概都会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出现“李柱铭舌战谭惠珠”的场面,两名大律师都热心香港政治,但立场不同,在辩论中经常妙语如珠,火花四溅。
那些年,李谭二人才四十出头,正值壮年,都在为香港前途谈判奔波。李柱铭曾忆述,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里,只有谭惠珠经常和他辩论,其他草委不作声居多。
香港法律界讲究论资排辈,现在的立法会议员之中,已完全没有资深大律师(香港回归前称御用大律师)了,但昨日的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会议,就罕见地出现了“四大状对撼”的场面。
本身是资深大律师的律政司长郑若骅及刑事检控专员梁卓然,出席了这场讨论“律政司的检控政策”会议。而立场亲泛民的大律师公会,则派出正副主席戴启思和蔡维邦。可惜“对撼”场面欠缺火花,反而出现建制与泛民同时围攻郑若骅。
不过,由于建制要力保香港《基本法》第64条,让律政司长主管刑事检控工作不受任何干涉,因此否决了泛民提出的“不信任郑若骅”动议;同时通过“支持律政司继续独立及专业地根据《检控政策》行事”的无约束力议案。
本来,这场讨论非常令泛民期待,他们要追问律政司为何不就“UGL事件”起诉前特首梁振英,又为何不将案件外判予独立法律意见。而建制派因对郑若骅“放生(壹传媒)黎智英”也有很大意见,借机发难。
民建联葛佩帆提出郑的“三宗罪”:包括没检控黎智英曾秘捐泛民逾4300万港元(742万新元);至今仍未就黎的“占中搞手”身份作出检控;以及黎涉刑事恐吓《东方日报》记者,但拖延逾19个月仍未检控。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提出,40多名“占中搞手”之中,只有九人被起诉,而目前已有不少年轻人,甚至警务人员因而入狱。她也追问,是否就案件征询外界的独立法律意见?
泛民方面,民主党林卓廷批评律政司对不检控梁振英的解释不清楚;没有就案件提出外判及征询独立法律意见,显得偏袒。
郑若骅则持手上的 “尚方宝剑”,多次祭出《基本法》第64条——击退建制与泛民的围攻。她重申,就算律政司就案件寻求外界法律意见后,最终检控决定仍然由律政司作出。
她又说,在作出检控决定前寻求外间意见,并不是惯常做法,并重申绝大部分案件均在没有寻求外界意见下决定是否检控,无论案件敏感与否,都没有硬性要寻求外间法律意见的指引。她说:“控方考虑是否提出检控时,要根据证据是否有合理机会达致定罪的标准,不是只看表面证据或基于怀疑,检控证据薄弱或胜败机会均等的案件,都不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甚至会虚耗公帑。”
另一方面,香港律政司检控守则表明,给予检控与否的理由,可能对司法工作有影响,尤其可能构成公审,失去了司法程序的保障。
其实,郑若骅不但要面对立法会内所有党派的非议,连前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也踩上一脚,提出近年香港有多宗案件涉及前高官或政治人物,令外界质疑律政司长能否中立处理,建议设独立刑事检控专员全权负责权检控工作。
但亲北京的学者马上批评,有关建议将令律政司内部变成了“一司两制”,随时令检控工作变成不受监管。建制派也指江乐士近日不断指指点点,已引起外界混乱,质疑其居心叵测。
无论如何,由于郑若骅担任律政司长一年以来,多宗事件的处理手法均令港人哗然,其民望一直处于极低位置。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昨日公布的民调显示,郑的评分较去年12月急挫3.4分,仅得35.9分。不过话说回来,在香港,律政司长固然不易为,民望却不是最主要问题,关键是得到北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