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成:已经渐渐远去的香港核心价值

时间:2018-12-25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早点   港澳突搜

近年来,关于核心价值的话题经常在香港社会引起热烈讨论,然而对于什么才是香港的核心价值,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若问香港人,相信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廉洁和法治。经过百年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社会成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治制度及一股廉洁的风气。

可惜回归21年以来,随着前特首曾荫权、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等多位高官先后捲入贪污丑闻被判入狱,港人多年珍惜的廉洁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2014年民主派发起所谓公民抗命的“占领中环”运动后,不少年轻人日益藐视法律,植根于香港社会多年的法治观念日渐废弛。

或许是因为香港核心价值逐渐消失的缘故,我发现,“核心价值”近年开始成为经常挂在港人口中的热门词语。我平时接触的一些政党和民间团体,无论是建制派抑或民主派,都不时叫嚷要保护香港核心价值,间接透露了对香港价值观慢慢消失的担忧。

在某个香港新闻资料库同时输入“香港”和“核心价值”这两个关键词,我发现今年至今已经有1784篇相关报道,即平均每天有五篇提及“核心价值”的新闻,数目并不少。

然而,香港人所宣示的核心价值的清单里,除了法治和廉洁,其实还应该包括一般被忽略的“贡献社会”一项。在香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只看其个人的事业成就,更着重他为社会做了哪些贡献。

比方说,早前逝世的金庸和饶宗颐,他们的财富和大部分香港富豪相比简直不足为道。但港人仍高度称赞二人,原因就在于他们多年来贡献社会,影响过许多人,而非由于他们拥有多少财富金钱。

话虽如此,上周香港发生的两宗事件,却令我担心“贡献社会”这一项和政治没有太大关系的香港核心价值,似乎也正在逐渐消失。

第一件事是在上周一(17日)的“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颁奖礼上,10名已融入香港社会并成为地道港人的新移民,获得了奖项。细看之下,荣获今年“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的除了医生、金融界人士,还有一位媒体同行。但在这位媒体同行的简历中,主办机构并没有提及他是否做过任何公益事项,反而洋洋洒洒称赞她过去策划了一档高端访谈节目,专访过香港前财政司长梁锦松、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等名人。

我不知道主办机构的评审标准是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香港本地记者在履历表上是不会吹嘘自己采访过多少政商领袖。社会对知名记者的最大关注点,也不在于他曾与哪些名人合照或者访问,而是这名记者揭露过哪些社会黑暗内幕,或者推动社会进步。

若说上述主办机构和获奖人士都具有中国大陆背景,尚不算代表香港主流文化,那么上周五(21日)发生的另一件事更令我担心。当天,特区政府刊宪公布,委任两年前在另一家本地机构主办的“十大杰青”活动中获奖的黄仰芳,明年起出任岭南大学校董会成员。

翻看资料,今年42岁的黄仰芳,当年领取“杰青”奖接受传媒访问时,大谈自己成长于木屋区,由中五开始做兼职,十年来看电影不多于五部,平时没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结果在数年内买到房子。他追求金钱的价值观备受网民质疑。

别误会,我无意要否定所有获奖的杰出青年。公平地说,大多数当选的杰青都是实至名归,即使是黄仰芳以及今年获奖的那一位媒体同行,都有不少值得让人敬佩的地方,如他们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但主办单位把一个人的“事业成就”与“杰出”挂钩的评审准则,却明显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我们所知,人生除了赚钱,还有很多事值得追求。若人人一味追求金钱或者功利,社会恐怕不会有进步。上周发生的这两件小事,虽然不是大事,但已足以引起香港社会深思。

赞一下
(94)
88.7%
赞一下
(12)
1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