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香港填海大计 远水不能救近火

时间:2018-10-11 09: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星岛日报社论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的填海大计,颇有“新玫瑰园”的味道,透过斥巨资大兴土木解决土地短缺,为市民安居及经济发展带来憧憬。可是,中短期而言,增建房屋仍然捉襟见肘,可出的招数有限。

回归前的千亿元“玫瑰园计划”,包括新机场十大核心工程,展示政府投资跨越九七的决心。今天本港虽然没有九七信心问题,但是社会上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少却因为楼价高昂而对前景迷惘,有物业者和没有物业者的财富差距大幅扩阔,青年不止“上车难”,就算勉强做了业主,供楼负担之重又令自己成为“楼奴”,成为青年“向上流”的重要障碍。

土地短缺不但影响市民安居,而且成为吸引投资的瓶颈,“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展示政府不惜斥资四、五千亿元,填海一千七百公顷建立三至四个人工岛,透过铁路和公路连接港岛和大屿山,如果结合东涌、欣澳和屯门龙鼓滩的填海土地,合共有二千一百公顷,野心很大。这不止是一个土木工程,还是一个建设信心和希望的工程。

填海建屋?恐难如期

面对填海可能出现的争议,林郑月娥甚至不惜抛出重话:“不做明日大屿,有愧下一代。”

但是,这个计划产生争议和可能面对司法覆核,以回归以来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的经历来看,却非杞人忧天。根据当局现时构思的进度,第一个竣工的人工岛迎来第一批住户的时间表,都要订在十四年后,中间横生的枝节可能令落成日期要更久,最后完成可能起码要三十年。

比起规划署当初在《香港二〇三〇+》提出东大屿都会计划的构思,政府今次不但把原先计划的一千公顷填海地扩大七成,而且把计划进度提前五年。林郑月娥昨日进一步表示,希望透过新科技进一步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能否如期完成,本已成疑问,要加快就难度更高,即使排除万难如期落成,也未及解决中短期“楼荒”的“近火”。

东大屿填海毕竟是遥远的大计,面对住宅单位供应经年不达标,尤其是公营房屋新增供应未来可能大幅减少,令轮候公屋平均时间比现时的四点三年还要长,当局如急民所急,须同时大增中短期的房屋供应。可是,《施政报告》提出的一些方案,却未足以让人有解决楼荒的信心。

饼不够大?顾此失彼

《施政报告》所提出较有新意的举措,是鼓励公屋和居屋的长者宽敞户“大屋搬细屋”,公屋长者搬细屋后可终身免租,而先由房屋协会试办的居屋长者,可以免补地价卖大屋买细屋,以腾出大单位应付大家庭需求。但是,这些计划只是腾空了多些大单位,整体供应数量没有变化。至于活化工业大厦做过渡性房屋,根本无法为轮候公屋者提供大批居所,只是权宜之计。

至于透过“土地共享”的公私营合作计划,利诱发展商释放所持农地建屋,额外地积比由公营房屋和私楼七三分,由于要视乎发展商和社会的接受程度,能否短期成事难料。

一些进行中的计划,林郑月娥自己都承认遭遇甚多掣肘,提出了十年的新界东北新发展区至今未正式收地,二百一十幅考虑改变规划用途以建屋的土地,大部分都遭受区议会反对。

政府东拼西凑都无法找到足够的土地,这块饼本来就不够大,《施政报告》还将公私营住宅单位比例要由六四比改为七三比,等于减少私楼供应量,令私人住宅楼价和租金更难下调。

赞一下
(8)
36.4%
赞一下
(14)
6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