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盘兼顾应对港独 精准打击避免自伤

时间:2018-10-09 10: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明报社评

香港外国记者会(FCC)第一副主席、《金融时报》亚洲新闻主编马凯(Victor Mallet)上月申请香港工作签证续期遭拒,不少人都将今次事件,与早前马凯主持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午餐会演讲联系起来。各地政府有权基于各种原因,拒绝个别人物入境,毋须解释,这是国际社会常见做法。

单论法理,特区政府有权这样做,然而若考虑现实政治利害,政府拒绝马凯工作签证续期申请,并不恰当,难免有损本港国际形象和新闻自由形象,事件只有消极意义,看不出对香港有积极好处。当局应对港独,需要通盘考虑精准打击,避免七伤拳“未伤敌先伤己”。

拒批马凯工作签证  政府未伤敌先伤己

《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对马凯事件深表遗憾,本港和国际多个记者组织亦促请政府撤回决定。英美欧盟发表声明,关注香港新闻及言论自由,英国外交部要求港府“紧急解释”,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则强调,特区政府有权依法决定是否批出签证,外国无权干预。

特区政府重申一贯立场,强调不会评论个别出入境个案,然而多数人都联想到FCC邀请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演讲风波,认为两件事无关,未免自欺欺人。香港民族党宣扬港独,政府援引《社团条例》查禁,FCC在禁令落实前邀请陈浩天演讲,据悉外交部驻港特派专员公署曾接触FCC,要求重新考虑,惟FCC拒绝。事件由外交部介入交涉一刻开始,实际已升至外交层面,马凯事件只是激起更大外交风浪。

特区拒批工作签证,背后会否牵涉更复杂的外交问题,外界无从得知,然而FCC邀请陈浩天演讲所掀起的外交风波,显然仍在不断发酵。

单从法律层面来说,当日FCC有权邀请陈浩天演讲,特区政府没有法律工具可以阻止,现在特区政府亦有权不解释拒绝马凯工作签证的原因。说到底,各地政府都有权决定是否向某人批出签证,毋须解释,这是国际常见做法,过去港英政府亦如此,有台湾学者便提到,1956年至1980年代中,港英政府的台港关系政策,主要视乎两岸关系和中英关系需要,“采用出入境管理和社团控制措施”。

然而法律容许的事,不代表在政治层面是明智做法。不管是当日FCC邀请陈浩天演讲,还是今次港府的处理,都需要从政治现实主义角度审视,判断是否符合香港利益。

传媒专业不是传声筒,处理争议题目不应只让事件一方发声,还会力求平衡兼听。FCC邀请陈浩天演讲,批评者认为超出了新闻自由范畴,变成宣扬港独活动,FCC则强调只是让会员接触不同观点。不管FCC目标为何,观乎整场演讲,大体就是让陈浩天高谈港独理念多于观点交锋,实际政治效果确是为宣扬港独提供了平台,让港独议题提上国际层面,将香港推向大国博弈风浪尖,于香港没有好处。

不过现在政府不向马凯批出签证,对香港同样不见得有积极意义,任何人审视前因后果,都必然觉得当局今次做法是秋后算帐,“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实际是令香港成为政治磨心。

近年新闻自由在全球多国面临压力,部分国家严控传媒,亦有执政者动辄以“假新闻”之名向传媒施压。本港未出现这样的情况,惟马凯事件无可避免有损外国人对香港新闻及言论自由的观感。也许当局希望藉着今次事件,向国际社会表明对港独“零容忍”,然而这其实是未伤敌先伤己的七伤拳。

部分外国传媒工作者可能因此变得更关注港独议题,一些西方国家亦有更多口实,以“维护言论自由”之名暗挺港独力量,藉以向北京施压,令香港政治处境更凶险。

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是港人珍视的价值,理念原则必须维护,惟言论自由并非没有界线,在现实政治操作中,这条界线有时相当模糊。举例说,在西方世界,如何处理激进伊斯兰思潮才算恰如其分,言人人殊,不同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处理宽紧亦有很大差异,评价一处地方的言论自由实质状况,须作整体检视,不会只以个别敏感议题作为唯一指标。港独问题涉及言论自由,惟言论自由亦非如何处理港独问题的唯一考虑角度。

缺乏法律工具抗港独  政治手段处理不理想

“一国两制”是矛盾统一体,一国与两制互相制约,理想状况是两者取得良好平衡,让香港可以在一国之下,享有两制最大空间。港独最大危害是否定一国,逼香港进入死胡同,促使中央收紧对港控制,令到两制空间愈收愈窄。港独组织未成气候,惟FCC演讲风波和马凯事件,已说明港独问题对香港的影响,特区政府没有法律工具应对,唯有以政治或行政手段应对,类似情况近年再三出现,衍生的问题和伤害亦愈来愈多。

国际形势丕变,香港需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的压力愈来愈大。香港若要有更多政治回旋空间,需要有法律手段处理国家安全问题。《基本法》第23条立法现在成了“必要之恶”,目标是要确保政府和所有人做事都要有规有矩,避免利用灰色地带钻空子。

赞一下
(33)
24.8%
赞一下
(100)
75.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