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脱缰的独角兽 滴滴公司

时间:2018-08-29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看到滴滴的新闻,想到你们特派员是不是要练一点防身术。”又一起滴滴顺风车命案发生后,同事从新加坡发来短信。

派驻上海后经常使用滴滴约车,出行便利不在话下,偶尔收到平台发放的优惠,作为消费者,自然也用得开心。然而这个原本“让出行更美好”的平台,最近成了“过街老鼠”。

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孩上周五坐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奸杀。这起骇人的命案勾起舆论记忆,就在今年5月,郑州市一名空姐同样在搭乘滴滴顺风车时被司机杀害。两起案件相隔不过百日,剧情如出一辙,就连滴滴的道歉信都似曾相识。

扛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大旗的滴滴,曾有一个美好的初衷。它打破传统德士市场的垄断,利用大数据和科技,让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利。市场对这种创新服务的追捧,让滴滴迅速成为资本宠儿,这家在2012年成立的公司,短短六年先后完成16轮融资,累计收获资本超过200亿美元(272亿新元),成为全球范围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

快速膨胀的滴滴通过烧钱补贴的价格战,赢得中国网络约车市场九成份额,从垄断的挑战者变成了垄断者。而近期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更让滴滴片面追求资本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的做法曝光在镁光灯下。

在温州女孩坐上“死亡”顺风车后,滴滴客服面对受害者亲友的援助请求百般推诿,警方数次索取司机和车辆信息也不得其所。广东省一名官员昨天披露,一家独大的滴滴无论在广东还是全国,都存在拒绝数据接入监管现象,不肯提供司机和营运车辆资料。

滴滴面对监管时的我行我素令人唏嘘。有媒体也报道,在上海光明正大运营的滴滴顺风车,原来根本没到管理部门备案,涉嫌违法经营。从监管部门到整个社会舆论赫然惊醒:在资本市场上一路狂奔的滴滴,原来是一只脱缰的独角兽。

连日来,中国官方频密发声,措辞强烈严斥滴滴“安全底线一再丢失”。除了中央的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地方监管部门也纷纷约谈滴滴,要求下线整改陷入舆论风暴的顺风车业务,而企业在前面疯狂乱奔,后知后觉的监管姗姗来迟,这样的剧情在中国绝不是第一次上演。

中国创新企业的蓬勃让外界羡慕不已,滴滴这样的新兴企业正是新经济爆发式增长的标志之一。外派上海前,新加坡正展开一场有关未来经济的探索,如何在科技浪潮下,抓住新经济的机遇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每次与人聊到这个话题,总会说到中国的创新企业,而常常听到的一句感叹是:我们太慢了。

与中国相比,新加坡对网约车、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短租公寓、金融科技等新领域的监管非常谨慎。由于任何一个小错,都可能给小小的国家带来难以承受的动荡,所以新加坡的态度是宁可慢一点,也要步步走得踏实,政府还因此不时招致监管过度谨慎导致错失良机的批评。不过,注重事前规范,而不是放任行业野蛮生长,倒是保护了公众安全、权益、隐私等更大的社会利益。

相比之下,中国的常态却是“先上车再补票”。从共享脚踏车到互联网金融,再到现在的网约车,近年来每一个新兴行业似乎都要经历一轮乱象:创新企业在毫无监管下向前冲,抢占更大的地盘、圈到更多的资金,最后变成脱缰的野兽,在社会上撞出一个个大窟窿。这当中除了事前事中监管不足的老问题,也折射出中国对待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不曾改变的急功近利心态。

几个月前,一名到中国考察新零售的新加坡商人告诉我,他最羡慕“中国市场的试错精神,不要求十全十美,用起来再说”。经历了这次滴滴事件,我不禁感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试错,盘活了市场、吸引了资本,只不过错了再来纠正、规范和监管,却不想已经失去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代价是否太大了点。

赞一下
(47)
77%
赞一下
(14)
2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