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港府应将土地供不应求变成有求必应,并长期维持这个状况。(档案照片)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发表博文称,香港楼价已非港人所能负担,港府须大幅增加土地供应,扭转市场“只升不跌”的预期,并确保土地政策符合公众利益。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发表博文建议,可以将港府财政盈余以资本方式,注资至一间“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明确授权负责香港的土地开发及供应,落实港府土地供应政策的目标。
任志刚罕有发表博文,上一次是在去年10月。他在最新博文认为,香港有需要以大刀阔斧方式,大幅度增加住宅用地,将“供不应求”变成“有求必应”,并长期维持这个状况。
确保土地政策符合公众利益
他说,香港楼价已非港人所能负担,港府须大幅增加土地供应,扭转市场“只升不跌”的预期。而在港府目前展开的“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活动中,应聚焦香港土地政策如何确保符合公众利益。
他批评港府的“高地价政策”,指在住宅用地供应的立场上,港府一直令人误解香港存在违反公众利益的“高地价政策”,“虽然土地收入可观,但政府不需庞大财政盈余,盈余只会拖慢经济发展”。
他指出,香港卖地收入非常可观,公共财政录得庞大盈余,但代价是港人要在私人市场上以“天价”租楼及买楼。
任志刚说:“大规模填海是必须的长期项目,而短中期的大刀阔斧措施,包括重新规划农地和部分郊野公园用地。”
他也说:“政府当然要继续依赖市场机制去发现价格,但在决定住宅用地供应量时,应更留心市场所提供的价格信号,最理想的情况是,只要住宅用地市价高于开发这类土地的平均成本,政府就应该增加供应。”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6月底提出“娥六招”房屋政策,但被批评未能真正解决核心问题,近期虽然市场忧虑加息,但香港楼价依然高企,令楼市同时出现“劈价”(大减价)与“破顶”(创新高)的成交。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已进入最后阶段,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否认18个土地选项已有偏向。他指出,四个最多公众讨论的选项为郊野公园、填海、收回粉岭高球场和发展棕地(已荒废或破坏的农地及工业用地)。
香港电台与港大民研上周六合办一场“土地大辩论”,现场所做的调查发现,与会观众听毕讲者发言后,对“填海”这个发展选项出现最大的态度转变,由原本的53%支持跌至40%。
普华永道:公私合营发展房屋是全球趋势
除了填海之外,利用公私合营发展私人农地储备,也是目前香港“土地大辩论”最大争议的选项之一。普华永道认为,由公私营合作发展“可负担房屋”是全球趋势,但现在香港高度依赖公营机构在政府土地上兴建房屋。
在獅子山学会的土地供应研讨会上,普华永道认为,港府应开放思维考虑发展公私合营房屋,以释出超过1000公顷的新界私人土地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