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造地一厢情愿 香港土地问题难走精面

时间:2018-08-23 10: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社评

近日,有建制和泛民团体不约而同提倡扩大香港版图,建议特区政府寻求中央批准,在毗邻香港的内地水域大规模填海,然后租借或直接拨归香港。土地大辩论各抒己见,没必要墨守成规,天马行空亦无不可,不过“借海造地”构思实有必要三思。

香港土地供应不足,长治久安必须填海造地,然而香港有能力自行处理,不应抱着贪便宜的心态,动辄要中央出手“惠港”。“借海造地”表面是舍难取易,实际是将解决香港土地问题的责任推给中央,将香港社会内部矛盾转化为中港矛盾,中央支持与否都会惹来非议,对香港和内地均非好事。

本月初,新民党提倡特区政府仿效澳门,向中央申请于大屿山以西的内地水域填海。及至本周,公共专业联盟则提出“一岛两市”构思,同样建议在大屿山以西填海,兴建“外港人工岛”。新民党与公共专业联盟,一个来自建制,一个属于泛民,惟主张却异曲同工。

他们都主张把填海得来的土地,按照一国两制实行香港制度和法律,由中央与特区政府协商,决定新填海区究竟以租赁还是划归香港的方式,交予特区政府管辖,未来当局可以将葵涌货柜码头搬去新填海区,腾出葵涌沿海数百公顷土地,兴建新市镇;公共专业联盟还提议在人工岛重置粉岭高球场,利用球场原址兴建新市镇。

借用内地水域填海造地,听起来相当吸引,亦有澳门这个先例可援。2009年,国务院批准澳门在内地水域填海逾300公顷及租借横琴岛部分土地,数年前更通过新的澳门行政区域图,扩大澳门水域,有利澳门日后填海。理论上,中央一声令下,香港确可照办,不过“澳门模式”应否套用到香港,却是另一回事。

澳门特区面积仅及香港1/38,成立之初连自己的水域也没有,任何填海工程均须中央批准,中央划出部分内地水域交予澳门,是长远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相比之下,香港绝对有空间有能力自行填海造地,东大屿都会人工岛计划显示,只要特区政府有决心,填海上千公顷甚至2000公顷都办得到。

香港向内地“借海造地”,绝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反而更似是贪便宜“走精面”(意指靠着小聪明走捷径)的选择。

解决香港土地供应问题,没有无痛选择。过去数月的土地大辩论,反映很多持份者不愿放下私心或偏执,有人出于“邻避症候群”(Not In My Back Yard,NIMBY),反对有损自身利益的觅地方案,亦有人出于意识形态教条,寸步不让。

人人拒绝妥协,不愿顾全大局,一个逃避困难的方法,就是将麻烦转嫁出去,“借海造地”构思所反映的,某程度是一种全港性的“邻避症候群”,希望将填海的环保争议和政治麻烦拋给別人,只享受填海为香港所带来的好处。这种心态不仅一厢情愿,也没有透彻考虑后果。

“借海造地”支持者认为,在大屿山以西水域填海“快靓正”,更重要是不受香港程序约束。

有人指出,填海工程可以由港方出资内地兴建,除了成本远比香港便宜,环评手续亦较香港简单得多,不会有司法复核等风险,数年后即可“见地”,问题是填海水域很接近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港明明有马料水和东大屿山水域等地方适合填海,却要跑到生态敏感的大屿山以西水域填海,心态相当自私。

中共十九大强调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借海造地”要得到内地环境部门支持,未必如想像般容易,其他大湾区城市更会觉得香港索要特权。

珠三角发展速度高于香港,区内城市家家有求,珠海市政府未必愿意借出水域,港方强行要中央“出头”,不仅令中央难做,也只会在大湾区城市之间制造矛盾。当然,如果中央认为“借海造地”有利大湾区融合,说不定仍然会开绿灯,可是观乎近日部分泛民政党的反应,已说明“借海造地”必会引发类似一地两检的政治争端。

香港土地供应问题,原本只是内部矛盾,然而经此一闹,绝对有可能转化为香港与内地的矛盾。

回顾过去数月土地辩论,不时有人提出特区政府应该要求中央释放部分驻军用地,兴建公共房屋。部分提倡者也许只是一心为港求地,没有其他政治用意,然而实际效果是多少将中央与香港土地供应问题对立起来。

“借海造地”之议,本质一样是将觅地建屋的皮球踢向中央,如果中央批准,类似一地两检的矛盾大有可能出现;如果中央不批准,则可能惹来“中央懒理港人死活”的政治炒作和挑拨离间。“借海造地”看似是“妙着”,然而长远可能埋下更多政治纷争,随时得不偿失,绝非明智之举。

香港应该先努力做好自己,尽力自行解决问题,不应浅尝辄止,更不能抱着走精面、走捷径的心态处理土地问题。

赞一下
(6)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