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公共运输系统,近年不时发生涉及爱心专座、博爱座、关爱座的争议。香港九龙巴士关爱座的设计者在受访时强调,当初设计的原意只是鼓励“让座”,而非“禁坐”,对于近年关爱座变成“批斗座”,让人感到痛心。
各地互联网近年不断曝光,两代人因让座问题发生冲突的风波,更有媒体认为有关争议其实反映了公共运输系统超出负荷,以及劳动人口工时过长等更深层的问题。
据《明报》报道,七年前为九巴引入关爱座的九巴安全及服务质量部前高级经理郑桂兴说,巴士座位有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要,关爱座的设计原意是任何人都可以坐,当更有需要的人上车,可再让座;现在不少香港市民均以为关爱座不可以随便坐,他认为这是误解。
已经退休的郑桂兴当年加入九巴时,几乎每天都有乘客因在车上失去平衡导致受伤的个案。2011年的相关个案中,有三分之一涉及65岁或以上的长者。
有一次他到访英国,发现当地巴士设有关爱座,回港后便向九巴提出关爱座构思。九巴成立小组研究后,最终在2011年推出关爱座。一年后,长者在巴士内失衡受伤的个案就减少了一半。
不过,关爱座固然减少了长者失衡受伤的个案,但却挑起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郑桂兴认为,关爱座推出七年,还不至于说它失败,但绝对不是成功,否则就不会出现批斗、网上公审等事件。“真正的成功,应是即使不设关爱座,(巴士乘客)也能主动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