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团体:尽早填海免愈住愈贵愈逼

时间:2018-08-09 09: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多个环保团体昨日向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表达反对填海辟地的立场。早一天,团结香港基金发表了「强化东大屿都会」方案,所建议的中部水域填海面积,比政府构思的还要大一倍,内容包括环保专家对生态影响的评估,认为可以接受和作出补救。没有大规模填海,单靠东拼西凑增加土地供应,难以根治本港居住问题,满足大众对纾缓楼价和租金的期望。

  填海影响海洋生态,众所周知,理想环境下最好不填。可是,现实情况是本港饱受土地不足所困扰,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指数,反映私人住宅售价连升二十七个月,是本港历来最长升浪,而且升势凌厉,单是今年上半年已经急涨逾一成,而反映真正居住需求的租金指数,亦迭创新高,今年六月底比去年同期升近百分之六,普罗阶层居住的中小型单位升幅最大。

  楼价贵了,居住质素却下降,由于觅地困难,不少地区提高发展密度,纳米楼应运而生,以每平方公里已发展土地人数计算的人口密度,香港竟然跑赢了印度孟买,是伦敦和新加坡的双倍有多,连带而来的是种种交通、污染等问题。

  零散辟地仅不停追落后

  环保团体属意的其他开拓土地途径,指称有一千八百公顷可供发展,实际上地点和业权分散,各类收地和安置成本不菲,而且有种种限制,难以地尽其用。这些小修小补的方案,虽然中短期可稍济燃眉之急,但只是不断「追落后」,「追到气咳」都不能应付不断增长的住屋需求。

  要解决住屋问题,社会需要有超前意识,填海需时超过十年,但是能够创造大片土地,如果按照团结香港基金建议的二千二百公顷规模,足足有半个九龙,而且规划自由度高,政府有了大片土地储备,就可以因应当时的楼市状况和土地需求,调节卖地步伐,并且扩大人均居住面积,降低市区密度,以及应付工商业发展和社区设施需要。

  环团还举出其他反对填海造地的理由,有环保人士形容是把大量人放在「孤岛」,政府提出的东大屿都会,包括用两条铁路分别连接人工岛至新界西和港岛西,到时由人工岛来往港岛,比由新界北部更快捷方便。

  投资成本虽昂效益庞大

  环团用上的另一个形容词是「基建债」,如此大规规的工程,至少要花上四、五千亿元,数目惊人。但是,本港从未听闻过政府填海「蚀本」,就算今天为了减少污染而采用较昂贵的填海技术,按照团结香港基金的估计,每平方呎造地成本与征收新界农地相若,连同交通基建和社区建设等成本,估计每平方呎约三千一百元,政府日后有卖地收入弥补,尚未计算其他社会经济效益,值得投资。

  本港只靠在原有土地上愈住愈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正因填海需时,更须与一些中短期土地供应方案同时启动,不能等待中短期供应枯竭才起步。可惜政府提出的东大屿都会方案,连拨款进行前期研究工程,都未能通过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一关,市民只能眼巴巴看着楼价升完又升。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