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社评指出,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及升温,香港亦被卷入其中。特首林郑月娥12日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表示以三点应对,分别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经济发展多元化和提升香港国际地位等。这个一锤定音的表态,应该可以扭转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特区高官各种试图与贸易战撇清关系的错误说法。香港依靠“一国两制”的政治安排,可以在一国之下充分运用两制的独特优势,但在处理中外关系的情况下,首先服膺的应该是一国,在国家遭遇困难之时企图独善其身,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是毫无承担的表现。
安抚人心无可厚非 天真想法不切实际
贸易战开打之前,特区官员严阵以待,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美国加征关税清单对香港的影响。财政司长陈茂波评估受影响的香港货品只占本港转口贸易1%,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只有0.1%至0.2%。这种说法如果只是为安抚人心,还勉强可解释为用心良苦。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较早前表示,特区政府通过不同渠道,向美国提出交涉,要求美国在加征关税的清单上剔除香港,并协助受影响的企业,按程序向美国政府提出豁免申请。这种做法反映出官员不切实际的想法。
诚然,贸易战真正开打之前,确实经过好几个扑朔迷离的阶段,初时以为美国高调“靠吓”,或者是声东击西,以关税胁迫中国协助解决朝鲜问题,及后中美两国经过高层谈判,情况也有过暂缓。在不同阶段评估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角度,所以安抚人心的说法和做法,确实无可厚非。
然而,特区官员所表现出的应对态度,是千方百计撇清与贸易战的关系,以为香港是独立关税区,就可在中美争斗中“洁身自爱”。殊不知这是一场中美两个大国在不同领域的正面遭遇战,还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多方面角力,美国会利用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跟中国抗衡,香港是否实行“一国两制”并不重要,只要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各种抗衡的手段就会应用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中国。即使香港出口或者转口钢铝的数量微乎其微,也会在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上,即使美国宣布某些企业可以申请豁免,但只要涉及“中国制造2025”清单上的商品,不管是否来自香港,都不可能获得豁免。香港自以为可以置身事外的想法,是天真而无知的。
官员具有天真甚至无知的想法,是对国际形势缺乏充分估计的识见问题。更可怕的是香港特区政府高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缺乏一国的大局观念。先不说全中国可能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单是广东的出口减弱,香港的贸易与航运就会受即时的影响,接下来内地民众消费力下降,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也迟早会被波及,涟漪效应将会陆续呈现。更严重的是,贸易战将会是持久战,并且会扩散到文化、社会等经济以外的领域和层次,这还真不是“靠吓”的。
大是大非不能缺乏大局观念 相得益彰始是最佳应对安排
林郑月娥的应对思路,是希望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改变过分依赖传统的四大经济支柱,发展创新科技,既可以为香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配合国家发展创新科技的策略;开拓传统欧美以外的市场,既可以为香港寻找新机会,也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策略。以这样的姿态应对贸易战,对香港本身和对国家都有利,既是协助国家渡过难关,也可带领香港突围而出,相得益彰。
任何在主观和客观上达成香港与国家相得益彰效果的措施,才是真正落实“一国两制”的最佳安排,只想着单方面获利,不但不可能可持续,最终还会为“一国两制”的安排受损。当国家遇到困难之际,就乞求美国理解香港与内地实行不同制度,希望美国体谅香港是独立关税区,不但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更是缺乏国家大局意识,没有勇气承担一国的责任,到头来不但不可能得到美国的“体恤”,还暴露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懦弱态度。
特首林郑月娥对贸易战的三点宣言,应该会在官员中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今后各级官员应该不会再发出错误信号误导市民。同时,希望中央政府看到这个态度之后,也会有实际的措施,协助香港达成应对贸易战的目标。
香港在享受两制优势的同时,应该有一国的观念,不但是挂在嘴边口号,而是作为思考问题和制订应对措施的标尺。同样地,中央政府在落实“一国两制”政策,不但是在原则上的坚持,在具体政策上,也应该协助香港“共渡时艰”,香港要开拓新的市场,要发展创新科技,中央政府可以因应香港的需要,从短期和中长期的角度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手段,多方面协助香港突出重围。只要中央和香港都以“一国两制”为念,采取务实做法,“一国两制”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在处理贸易战的问题上,既暴露出问题,也会成为修订想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