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打虎拍蝇”通报中,新成立的监委频繁露面。不过,对大众而言,监委是如何行使原有和转隶职责进行监督工作的,尚未完全揭开面纱。
今天(4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和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登了对湖北、贵州、新疆三省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的对话采访,以及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常松撰写的文章。
想知道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日常?
让“内部人”亲自讲给你听。
大数据筛查“领导买房”
先来说一下纪检监察机关是如何发现违纪线索的。
在王常松的文章中,他详述了发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公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等问题线索的办法。
其一,关注信访举报线索。
黑龙江省监委成立之后,信访举报大幅增长,监委从中发现了诸多线索。
-
聚焦常见的收送礼金、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借婚丧喜庆事宜敛财等违纪问题。
-
盯住贪污、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违法犯罪行为。
其二,提高巡视质量。
朝着重点地区去,奔着重点问题去。同时,根据不同巡视对象合理配备力量,抽调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等专业干部参加巡视。
-
巡视前做足功课,做好方案,科学摆布力量,哪个地方政治生态差就巡视哪个地方,纪委监委和有关部门为巡视组充分提供情况,朝着重点地区去,奔着重点问题去。
-
创新巡视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巡视对象合理配备力量,抽调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等专业干部参加巡视。
其三,运用大数据筛查。
-
通过出行数据分析,掌握领导干部频繁出入的目的地,精确绘制出行轨迹,从中发现公款旅游、出境赌博等问题线索;
-
通过消费信息比对,了解领导干部购买房产、出境旅游、乘坐航班等消费支出变化,从中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王常松在文章中还透露:
党的十九大以来,黑龙江省共处分党员干部1.45万人,其中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占86.6%,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紧盯市县“党政一把手”
如果都用广撒网的形式找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
所以,黑龙江省监委在查办案件过程中,还分析了不同岗位“关键少数”的违纪违法特点,梳理出“六类人”的主要腐败问题,进行重点监督。
-
一是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主要是通过选人用人、插手工程项目和收受礼金敛财;
-
二是市长、县长,主要靠批准工程项目、拨付财政资金和批准事业编制进人敛财;
-
三是政府部门负责人,主要靠项目和资金审批敛财;
-
四是高校书记、校长,主要靠招生录取、职称评定和基建招投标渠道敛财;
-
五是银行行长,主要靠贷款审批、资金调度使用等途径敛财;
-
六是国企老总,主要靠违规决策重大事项、违规从事关联交易、收受贿赂敛财。
查阅了一下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今年以来不少落马官员都可以归到“六类人”范围中。
比如,5月31日被通报落马的齐齐哈尔市政府原副市长黄宇。通报显示:
<黄宇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搞封建迷信活动;违反组织纪律,为谋求个人职务晋升送给领导干部钱款,违规任用干部,利用职权在职务晋升方面为他人谋利并收受钱款;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金、消费卡;违反工作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违规向领导干部亲属发包工程项目,贻误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违规套取并侵吞国家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