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回归20年香港文化挑战机遇并存(2)

时间:2017-10-08 08: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文化:龙虾与云吞面并存

说起香港文化,无可避免要提到一个老掉牙的话题:“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有人批评香港文化过于单一,只有低俗不见高雅。马家辉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

他以香港书展为例说,一年一度的书展宛如茶餐厅,吸引不同人。在这里,除了书店散货卖便宜书籍,同样也有数十场精致的讲座,“读者既可以吃到龙虾,也能品尝地道的云吞面。”

同样道理,香港文化也是充满复杂性,在这里既能认真学习高端文化,也可以买到小众书籍。“香港文化人不需要喧哗,不需要团体认同,只要自己有一股能量和冲劲,就百无禁忌。这就是香港文化。”他说。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人在香港的地位相对较低。香港文化人梁文道就说过,到大陆演讲,主办单位会给你数千元(人民币,1000元约200新元),香港则给你一面锦旗,好像文化人都是吃锦旗的,不用吃饭。

马家辉也有类似经验。他说,早年帮香港贸易发展局主持书展,纯粹是义工性质,“结果我开私家车过来,一小时的停车费要20多元,加上吃饭时间,既要花自己的时间,又要自己掏钱。”

但马家辉坚信,香港文化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正如每个家庭都有不同情况,每个城市对待文化也有所不同,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改变这个局面。

马家辉说,后来他向香港贸发局反映意见,之后出席香港书展的嘉宾开始有演讲费;有些活动海报贸发局策划得不够理想,他向他们分享说明了其他地方的经验后,也有了改善。

回顾这些年,香港政治争议日益升温,社会严重撕裂。马家辉慨叹,以前大家谈香港的核心价值,只是感叹追求民主仍未成功,但现在连自由、法治等核心价值也受到来自各方的冲击。这些冲击不单指北方,也有来自本土的。

“当你评论大陆,评论稍微有点正面,或者批评香港本土现象,就会遭到抨击,指你是大中华胶,有些甚至还有行动。社会上其他人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会产生恐惧,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免于恐惧的自由。”

但他也不忘说,种种挑战和焦虑,正好为香港文化提供了另一个机遇。

两岸文化各有特色

除了香港,马家辉也活跃于海峡两岸的媒体和公开论坛,对两地文化发展了如指掌。他认为,近年台湾呈现出一种文明,礼貌得让人不自在;而社会整体的文化气氛是小确幸,追求个人快乐和幸福。

但马家辉说:“在我这个工作狂眼中,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太过舒服,有点暮气沉沉。”

相比台湾,大陆文化则呈现出一种活力,年轻人的眼界和能量越来越大。马家辉举例说,以前大陆在电影和文学方面的评论较为单一,但“现在特别是影评,你去豆瓣网站看一看,里面有许多各种不同深入且广泛的讨论。”

不过,马家辉说,大陆文化有时候略为虚伪,早年在程序方面也没有规则,乱成一团,大家不知道如何讨论、如何发言,未讨论完就投票。更荒唐的是,谁都能参与进去,连端茶倒水的也要插话。

存有“心结” 20多年不到新加坡

“我对新加坡有一些负面的心结,已经20多年没去过新加坡了。”

访问结束前,记者问马家辉对新加坡的看法,岂料他竟然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原来,这个答案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并且与马来西亚有关。20多年前,马家辉在台湾当记者,有一次去东南亚采访,期间在马来西亚停留了两个星期,之后前往新加坡。

“那天晚上11点多,我背着大行囊准备在马来西亚海关出境,但那里的官员说我在马国逾期逗留,不让我出境。过后有人来盘问我,搞了一个小时;之后另一个官员走进来,他看到口供是用英文写的,又盘问了一遍,再用马来文写下来。”

马家辉说,现在想起来,当时很可能是马国官员想要向他索取“红包”。最终,折腾到半夜一时许,马家辉被罚一两百元美元才能出境。

拖着疲惫的身躯,他终于在深夜抵达新加坡,狼狈不堪地上了一辆德士往酒店去。“那种疲惫感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后来有好几次机会去新加坡,我都拒绝了,一直到现在。”他说。

“希望这次在新加坡可以吃到好吃的海南鸡饭。”马家辉笑了笑,以这句话结束了这次访问。

2017新跃文化中华讲座

97后20年:香港的文化景象

■ 日期: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 时间:下午2时至5时

■ 地点:

报业中心礼堂(1000 Toa Payoh North)

■ 报名热线电话:63198604

■ 主讲嘉宾:香港著名作家、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博士马家辉

■ 主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容世诚

*现场将提供中英同声传译

“香港文化人不需要喧哗,不需要团体认同,只要自己有一股能量和冲劲,就百无禁忌。这就是香港文化。”——马家辉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