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解的中国结 香港新特首的挑战

时间:2017-04-02 00: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香港新特首出炉,肩上挑的恐怕是九七回归后最重的担子,过去仰赖的「中国快钱」,如今快钱变成风险,加上中港关系紧张、社会对立,新特首该怎么帮香港经济解闷?

三月二十六日,香港新任特区行政长官出炉,北京与香港建制派支持的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被称为「小圈子选举」中,赢得胜利,将接替梁振英,成为香港主权移交后第四任(第五届)特首。

林郑月娥接下的这个棒子,是沉重、烫手的。她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从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移交以来,继首任特首董建华之后,最艰鉅的。因为她接手的,是个正面临陆港关係紧张、内部政治陷入僵局、社会对立、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结构性成长减缓等多重挑战的香港。

「二○一六年将是二十年来,香港经济最差的一年,」整整一年前,香港首富、长江和记实业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在集团业绩记者会上,面色凝重地形容香港的经济现状,「各行各业经营相当困难,卖楼和零售均比二○○三年SARS爆发时更差,预期今年(一六年)经济增长只有一%至二%。」

李嘉诚铁口直断,三月二十日香港政府刚公布的一六年经济成长率,果然只有一.九%,比一五年的二.四%还低。各机构对香港今年成长率的预测,也只有二%上下。

香港经济出了什么问题?可能就一句话:成也中国、败也中国。

许多香港人深信,做好一个中国的香港,让两地经济深度融合,是成为一个世界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维持经济竞争力必要的前提。

过去二、三十年,香港的确因身为中国经济对外的门户,从两地人流、物流、金流逐渐融合中,获得了庞大的经济利益。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贸易、地产、金融、旅游、零售等香港五大支柱产业。这些行业中,只要摸得到中国这只巨龙的企业和个人,都获得了丰厚的财富。

香港被跳过,贸易走下坡

但与中国经济融合的优势,现在反而变成香港经济的风险。

《金融时报》报导,首先是转口贸易收入减少。随著中国市场愈来愈开放,外商逐渐绕过香港,直接和中国大陆进行交易。

香港港口货柜装卸量从十年前的全球第一,滑落到现在第五,被上海、深圳,甚至宁波超越。

零售、旅游、地产,则是受到陆客减少冲击,成为重灾区。

在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中共总书记中领导人禁奢,以及陆港关系紧张之下,陆客到香港旅客人数,连续两年负成长,使得批发零售业产值过去两年都衰退,去年更衰退六%,住宿餐饮业也几乎成长停滞。

中国企业债务问题恶化,则让香港金融业对中国曝险压力大增。国际信评机构穆迪,去年因此将香港的长期债务展望,从稳定下调为负面。

港中政经分不开,风险加大

穆迪的理由,就是认为香港与中国之间的政经连结愈来愈紧密,两地信用评等连动性会愈来愈强,香港本身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展望,将受到中国债务风险的直接冲击。

香港《南华早报》评论就认为,穆迪的观点,反映了不少外国投资人和驻港外交官对香港前景的担忧。

陆港经济的融合,本来就在香港创造了赢家和输家,两者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加深了香港社会的分化,也激化了渐进式民主,与立即民主化、全面普选,两股政治势力的对立和冲突。

过去两年的闷经济,更是火上加油。经济、社会、政治问题交相激荡,演变成恶性循环。

来源:天下杂志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