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香港的“特首战”是典型的小圈子选举,但在这小圈子里始终存在着代表北京、建制、泛民、商界、劳工界等不同的政治利益在搏弈,“中央唯一支持”的林郑月娥未必稳胜,而“泛民”要造王也不容易成功。
‘治港铁三角’即将出现?
就在香港特首选战开打之际,中国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周二投票表决,通过增补梁振英为政协委员,北京的“治港铁三角”隐然浮现。
参与表决的283位政协常委之中,275人赞成、一人反对、四人弃权,另有三人没按表决器。
如当政协副主席 梁振英位阶比特首高
香港不少评论认为,梁振英在中国全国“两会”前当选政协委员,是他下来可能出任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关键。过去一直没有特首兼任政协委员,梁振英开了先河,一旦他继续当上政协副主席,进入中国国家领导人序列,就可以站在比香港特首更高的位阶上,继续对香港事务发声。
张晓明极可能接任港澳办主任
接近北京的消息人士透露,当了港澳办主任六年的王光亚将于短期内卸任,接任者很大可能是现任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而非早前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调任为港澳办副主任的宋哲。
如果消息属实,张晓明的新任命就与梁振英的晋升一脉相承,同样是破格提升。虽然港澳办主任与中联办主任同属部级,但作为管理港澳事务的中央部委,港澳办主任的排名其实比中联办主任“高半级”。
假若梁、张二人同时晋升,就打破了过去大半年香港政界一直流传“二人因治港不佳而被问责下台”的说法,北京以曲线肯定过去四年治港路线正确,包括当前治港班子打击“港独”及处理“占中”手法。
港区中国全国政协常委陈永棋早前引述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若梁振英晋升全国政协副主席,反映北京认同他对“占中”行动及遏制“港独”的工作。这一说法,相信也适用于张晓明。
港媒:林郑月娥和梁张将形成“治港铁三角”
香港泛民主派人士一直批评梁振英和张晓明的工作,认为他们要为过去数年香港的不稳定负责,当得知梁振英不连任时,都非常高兴,同时,泛民也不断发声强调林郑月娥是“梁振英2.0”,企图影响北京不要支持她出任下任特首。
但经北京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表态,林郑是“中央唯一支持”的特首人选后,建制派已将林郑月娥送入了香港特首选举闸门。按目前选情分析,林郑要成为下任特首依然是大概率的事。目前,香港媒体议论纷纷,认为梁振英、张晓明、林郑月娥三人,将成为“治港铁三角”。
这三人正是“占中”期间台前幕后的“反占中”统帅,如果最终都在仕途上更上层楼,说明北京认为他们的政治忠诚、有办事能力、可靠。对港人来说,这也是中央间接发出的信号:中央未来的“治港政策”将会更强硬,不会因为港人反对,北京就让步。这也再次印证了北京高官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中央授予香港多少权,香港就有多少权”的说法,中央决策没有商讨余地,港人必须接受。
发展与保育是香港习题
亲北京的劳工界选委、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郭伟强表示,现在没有一位特首候选人对香港劳工政策有承担,也不愿意扭转过去“轻劳工、重资本”的状况。
同样亲北京的劳工界选委、劳联周小松也称,四名参选人在劳工政策方面都无特别主张,他因此不提名任何人。
香港政界原以为在选委中拥有60席的劳工界,由于立场亲北京,会接受“中央唯一支持”号召而提名林郑月娥。他们大部分以“不提名”表达不满,这个状况预示香港未来的劳资关系将会继续紧张。
这也显示,尽管特首即将改选,新特首仍会继续倚靠大财团让香港维稳,符合当年北京收回香港时提出的“治港之路”。林郑提出的政纲,被批评为向商界倾斜,意图争取商界选票及洗脱福利主义形象。
保育团体担心林郑“特事特办”风格
回望林郑2007年出任发展局长后,其中一项“政绩”就极具争议。当年她以特殊“地换地”方式,保住拍摄多套电视剧的半山景贤里大宅,果断决定赢得港人喝采。
然而,当日的特殊措施,数年后却被批评为“向地产商送大礼”。她批准以景贤里旁边一幅土地换来保育景贤里,而该土地现已兴建四幢别墅,市值估计24亿港元(4.3亿新元),令整个项目身价暴涨至少19亿。
林郑的“特事特办”工作方式,让保育团体担心她继续向发展商输送利益。当她在谈到土地不足问题时,也强调日后房屋政策要有新思维——即使环保团体不赞同也没办法。
她在政纲中建议成立专责小组,检视香港土地供应来源,包括维港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发展商土地储备、市区重建,以及郊野公园边陲等。
她也建议根据全港棕地调查结果,建议开发有潜力的棕地,将潜力不高的改为保育;又建议研究转移地积比,重建小社区时,将未用尽地积比转移到重建大厦地盘,增加单位数量。
面对发展 曾俊华同样牺牲保育
被部分泛民形容为建制派中的“lesser evil”(两害取其轻)的曾俊华,其政纲在香港经济发展、房屋政策方面,其实跟现任特首梁振英的政策大方向雷同。
在回应世界自然基金会问题时,曾俊华承诺,发展新市镇建屋,将以不影响郊野公园及海洋生态敏感地带为原则,并按法律保护郊野公园、海岸公园,以及其他具重要生态价值地区。
但他过后表示,理解住屋问题极受港人关注,而最主要、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加大房屋供应,可透过大规模填海、善用棕地、北大屿山发展新巿镇等解决问题。
因此,当面对发展的问题时,曾俊华同样要牺牲保育,只是愿意采取更多补救措施。
房屋 香港民怨根源
如何平衡发展与保育,是全球都面对的问题,香港的矛盾尤其突出,容易引起广泛争议——如果增建公屋,就涉及私人发展商与现有小业主利益;填海造地及发展郊野公园,则引来环保团体和政党激烈反对。
香港社会怨气的最大根源始终是房屋问题,无论谁当特首都要面对,而要解决房屋问题而又同时“休养生息”避免争拗,恐怕都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