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呢?(2)

时间:2020-04-26 08: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的报告也显示,今年第一季,超过一半(50.2%)的中国家庭增加储蓄并减少消费。

有受访民众坦言,经过近两个月“禁足”,越来越习惯“低消费”。

白领周璐(34岁)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还无比怀念商场人潮和宵夜摊的烟火,心心念念“要等疫情结束走遍全世界”,但疫情发展到现在,她发现最大收获居然是“学会断舍离”。

她说:“原来生活可以很简单,不用成天下馆子购物,一样也能过得挺好;在家关了一个多月,连咖啡、奶茶都戒了。”

学者建议发放2万亿元消费券

为了让消费尽快热起来,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发放消费券。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约40个地方陆续这么做,累计投放消费券总额超过40亿元,餐饮、旅游和零售是重点投放产业。

但经济学者认为,相较于中国每年数十万亿元的社会零售总额,这些消费券对于陷入萧条的消费行业,只是九牛一毛。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近日发文强调,现在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新4万亿”,而是“2万亿消费券”。

“4万亿投资计划”是2008年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祭出的救市手段,但大水漫灌式的做法也引发争议。

刘胜军认为,消费券是争议最小、效果最佳的政策选项,但考虑到地方财政压力,消费券应由中央财政统一发放,“力度要大,不能下毛毛雨”,这不仅可以救民众生活之急,更可转化为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入,成为救命良药。

消费萎缩动摇中国经济重要支柱?

中国经济由“三驾马车”拉动,如今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已远超投资和出口,此次疫情重创消费,让中国经济重要支柱出现摇晃的风险。

去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1.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8%,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3.5个百分点,这是消费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第一大引擎。

一些经济指标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明显复苏,例如3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萎缩幅度已收窄至1.1%。不过,消费回弹态势没达到预期。官方数据显示,今年首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骤降20.5%,3月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显著萎缩15.8%。

消费受创将打击中小企业

官方目前面对的难题是,刺激生产易,刺激消费难,而消费行业受创,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调研报告,58%企业今年第一季的营收腰斩。天眼查数据也显示,首季中国餐饮类企业注销或吊销营业达4万3470家,旅游业1万1268家,影视类企业3765家。

有分析指出,消费走不出阴霾,是因为中国至今并未真正意义上走出疫情。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受访时指出,输入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等问题,让中国的疫情防控继续面对风险。他悲观地认为,现在距离疫情发生前的状态还很远,“完全没达到民众可以随意外出购物、吃饭、旅游的程度”。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主管王静文也指出,虽然复商复市已有时日,但很多商场、饭店其实没实现正常营业,即便消费者有报复性消费的意愿也做不到。

近期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冠病病毒长期与人类共存的可能性加大,世界卫生组织本月22日也提出同样观点。中国官方过去几个星期则不断提醒,长期防控可能变成常态化。

赵锡军认为,只要冠病疫苗没有研发成功,经济生活恐怕难以回到从前。

“病毒长期伴随经济活动,就必须时刻警惕它的威胁,做好防护,这些措施必定影响经济活动效率、增加成本,让经济活跃度打折扣……尤其是必须通过人与人接触完成的生产消费,难以恢复到从前。”

调查:年轻消费者对前景乐观

不过,也有学者相信,这场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年轻一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国内市场仍能为中国经济后期复苏提供动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受访时引述瑞银Evidence Lab在4月展开的一项调查指出,疫情暴发至今,超过半数中国消费者收入受到影响,但展望下半年,仅15%受访者认为疫情会继续影响收入,多达42%的受访者乐观认为,下半年的收入会增加。

该调查也显示,年龄介于18岁至24岁,以及25岁至34岁的中国消费者更乐观,分别有53%和43%的人预计下半年收入增加。

陈光炎指出,年轻一代中国人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中长大,消费理念不会轻易因疫情改变,长期来看,消费增加、储蓄率下降的大趋势难以反转。“虽然消费信心暂时没有完全恢复,但不必过于悲观,消费会继续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民族主义会刺激国产品牌内需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近期围绕疫情责任加大对中国声讨,刺激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在中美贸易战后出现新一轮高潮。陈光炎预判,就如贸易战和科技战导致更多中国消费者转而购买中国国产的华为手机那样,如果疫情加剧中国同西方对立,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促使更多中国消费者转而购买国产品牌,反而会刺激国内的GDP。

目前,国际疫情扩散导致一些企业的国际订单骤减,让中国经济面对严峻外部挑战,但陈光炎认为,庞大的中国市场足以缓冲外部压力。他乐观地说:“中国正在变成像美国一样的大陆型经济体,向内寻找驱动自身增长的动力……强劲和稳定的内部需求有能力缓解国际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


赞一下
(86)
73.5%
赞一下
(31)
26.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