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鼓励民营无人机企业参与国防建设

时间:2024-08-09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官媒鼓励民营无人机企业参与国防建设

中国官媒刊文介绍许多民营企业积极研发能服务于国防建设的无人机,并引述专家称国外经验表明使用民用技术的简易方案在特定战场上也可能非常好用,建议中国平时应储备一些简易方案。

受访学者认为,俄乌战争的实践表明,无人机的量重于质,这让民用无人机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推动军民融合,虽未必为潜在冲突做准备,但有助于国防经济发展。

《环球时报》星期三(8月7日)介绍珠海紫燕、红翼前锋、广西景航、天峋创新等民营无人机企业生产具备军用潜能的产品,称许多民用的工业级无人机平台经过改装可用于军事任务,民企的创新思维也能为国防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其中,珠海紫燕拥有最多支持30架无人直升机协同运输的系统,能为偏远边防哨点、前线据点投送物资。

红翼前锋曾展示融合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无人作战系统,包括基于AI图像识别自杀式攻击的战斗穿越机。公司的产品还可通过mesh战术自组网,把单兵和机器狗、无人车、无人机等装备融入有人或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形成互通互联的完整生态。  

天峋创新销售总监杜凯称,中国一些民用无人机企业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这可以帮助军方处理无人化时代的海量数据,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作战效能。

广西景航一种低成本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方案,用长续航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从空中释放两架穿越机,可在50公里外实施搜索和精确打击。这整套系统的价格不到100万元(18万新元),就能在价值数千万的美制M777榴弹炮射程以外发动攻击。

文章强调,民企在研制中都会更注重成本控制,成熟的民用技术也便于大规模生产,在战时可作为高性能智能弹药的补充,有助于用低成本打造高科技装备。

台湾军事专家亓乐义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以俄乌战争为例指出,这两国在战场上都大量使用无人机,显著影响战局走势。

亓乐义认为这场战争的启示之一,是无人机不一定要很先进,但数量一定要多,否则连战役层面的影响力都不够。

按他的分析,在信息时代,至少60%的民用技术具有军民两用属性,让民企进入军工领域,是推动军民融合的必然选择。

中国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受访时说,推动军民融合未必着眼于潜在冲突,但有备无患,况且推动民企参与有助于发展国防经济,用最少的成本发展国防。

虽然军民融合是发展趋势,但亓乐义指出,民企参与国防建设依然面临涉密等门槛。在国进民退的总体趋势下,民间创意想要真正转化为战斗力并不容易。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