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夜校成中国年轻人“精神桃花源”?

时间:2023-12-13 20: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夜校成中国年轻人“精神桃花源”?

下班后上夜校,正成为中国年轻人追捧的最新风潮。

这股风潮从上海刮起。今年9月,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放报名时,超过65万人在线抢课,所有课程被一抢而空,报名平台甚至一度瘫痪。

浙江省文化馆今年的夜校课程同样火爆,一个仅30个名额的美妆课吸引了1700人报名,花艺课的报名人数更是多达2万2000人。

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书法、瑜伽、缝纫、美甲、调酒、声乐、化妆、非遗项目……号称“成人版少年宫”的夜校课程在中国一二线城市遍地开花,赋予“夜校”这个颇有年代感的名词新的内涵。

40年轮回

中国上一次出现大规模上夜校是在上世纪80年代。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青年白天上班,晚上进入高校开办的“夜大学”补习文化课,获得高校毕业证书,进而改变命运。

今年3月在中国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其中就有陕北青年高加林通过读夜大实现大学梦的情节。(互联网)

直到90年代大学扩招后,夜校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引起本轮“夜校热”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于2016年,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最初只开设国画、书法、声乐、剪纸等七门课程,主要面向老年人。

2018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又新开了桥牌、花艺、非洲鼓、红酒品鉴等课程,才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在接受上海《劳动报》采访时曾说,中国的艺术教育长期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大学如火如荼,但中青年艺术教育却存在大片空白,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的。

徐皓介绍,夜校开办多年,学员基本都集中在25至40岁的上班族,从程序员、办公室白领到自由职业者,班里经常找不出两个相同职业的学员。

自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爆火之后,夜校课程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据央视网报道,比较新颖的夜校课程有盘串、疗愈、电竞、古法化妆、宠物社交等,就连人工智能板块,都细分出“AI教人做自媒体”“AI绘画”“AI写作”等。

从课程内容可以看出,重出江湖的夜校和80年代夜校已经迥然不同,更像是专为成年人开设的“兴趣班”。

夜校经济

中国年轻人上夜校的热情,过去几个月催生出大量夜校,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向成都、南京、昆明、石家庄、郑州、无锡等地蔓延开来。

中国商业咨询媒体虎嗅转载的一篇文章写道:“这年头出个消费热点可不容易,各方自然要一拥而上。”文章还说,甚至连一些街道、村镇都设立了教学点,开设的还是颂钵、即兴戏剧等时髦的课程。

在中国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搜索“夜校”,可以看到各地夜校的课程安排。北京夜校不光开设手艺和技能课程,甚至还有关于潜意识探索和亲密关系的课程。(互联网)

界面新闻将目前市面上的夜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官方背景的市民夜校,由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社区、村委、文化馆等合作创办,这类课程数量较多,师资和内容质量相对有保障。

第二类是由培训机构发起的夜校,通过推出低价又热门的课程吸引学员,之后再将学员转化为长期课用户。

第三类由所谓的“夜校主理人”攒局,他们先在社媒上发帖建群,之后对接机构和老师,集齐三五个学员后,一周内即可开课。

一名名叫“逐梦”的夜校主理人告诉界面新闻,她发布夜校招生帖的第三天,就收到上千条私信,内容都是想报名。不到一周之内,她就建了四个社群,近千人有强烈的报名需求,三个班顺利开课,共约30人。

不过由于创办夜校门槛低,商业夜校乱象也开始显现。中国自媒体“十点人物志”就指出,想报夜校的人在被拉进一个大微信群后,会在群里反复筛选兴趣课程,没有系统,也很难谈服务。

此外,一些不知名的网络夜校大多是小成本经营,无固定场地,甚至连师资也难以考究。课程无法售后也是一个隐患。

夜校为何爆火?

尽管夜校行业尚缺乏一套成体系的规范,但仍挡不住年轻人报名的热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夜校课程价格低廉。

市面上可以搜到的课程多数定价500元(人民币,下同,94新元)12节课,因此夜校也被中国网民戏称为“兴趣班界的蜜雪冰城”。作为对比,一线城市面向成年人的兴趣班收费动辄数千上万。

一名微博账号名为“北京夜校赵老师”的用户也说,上夜校不见得是要学到多么高深的知识,但是亲民的价格可以让每个人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喜欢的项目。

十多名年轻人正在上夜校学习咖啡知识。(“北京夜校赵老师”微博)

对于这波“夜校热”,过去两周中国主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的报道,一致对中国年轻人的选择表达出赞赏和支持的态度。

《人民日报》形容,夜校促成了“去功利化”的学习导向,承载了年轻人舒缓压力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现代人对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为忙碌的心灵留下一片可贵的栖息地”。

《中国青年报》则说,夜校能让普通的打工人“从生活的疲惫中微微抬起头,瞥见不一样的天空”,“为一个人的生命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值得思考的是,当夜校被描述为掌握技能便捷渠道、治愈打工人疲惫的良药、现代人“精神桃花源”的时候,一片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不是藏着更大的焦虑?

年轻人上夜校的同时,从事副业人数的比例也在显著上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中国53.9%的职场人士正在从事兼职。智联招聘另一份《2022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有59.1%的中国白领在搞副业,大幅高于2021年的32.1%。

上夜校也折射出年轻人一刻也不敢停下来的心态。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时,打工人忙于加班和内卷,没有时间开拓兴趣爱好;经济下行时,下班后的时间虽然多了,但更加不敢懈怠。

诚然,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贴合自我兴趣的“精神桃花源”是难能可贵的。但若在踏入这方净土时,仍怀有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难免会少了几分怡然自得。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