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目前面对的就业环境比过去困难许多,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的就业壁垒、消除企业垄断、并在大学生寻找工作期间给予以最低的生活保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郗杰英星期二(11月21日)在《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五届新中论坛上,参与圆桌讨论环节时,做出上述分析。
圆桌讨论环节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烦恼”。郗杰英指出,中国年轻人目前面对的四大烦恼,包括学业重、就业难、成家不易、养育孩子很艰辛。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过去两年持续凸显。郗杰英在问答环节中,回应有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的提问时说,目前大学的就业环境比从前困难许多,其中涵盖结构性问题,也有经济需要转型的问题。
他认为,大学生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社会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搭桥铺路。
郗杰英认为,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要消除就业的壁垒和障碍,他也建议要消除垄断的企业,并且促进大学生就业,给大学生最低的生活保障。
他说:“不能让大学生饿着肚子找工作,所以国家在他们未就业期间、就业初期工资低的时候,以及创业的时候要给予资金的支持。”
参与同场圆桌论坛的嘉宾,包括我国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双丽国际董事卓丽娃、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苏惠兰、新加坡全国青年理事会总裁蔡大卫,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彭菲。
卓丽娃指出,这一个年代的年轻人和父母的交流出现了鸿沟。
她以身边一些朋友的经历为例说,一些父母认为他们已经替孩子铺好路了,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房子、保障。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孩子的忧虑,甚至觉得孩子有点无病呻吟,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拒绝与父母交流。
卓丽娃提醒,年轻一代向内探索我是谁,向外探索我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引领。在社会层面上,学校、媒体、政府应尽可能提供一些渠道给青年人发声,让社会更好了解他们。
她说:“我觉得当他们被社会和家庭认同、赞扬的时候,他们是有信心站起来的。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与其我们帮他铺好路,不如我们让他学会走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