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星期一(6月19日)结束两天一夜的中国行。
或许是因为中美关系实在太差了,观察人士此前都很不看好这趟一波三折的访问,中美双方也都让外界不要抱太大期望,但两天行程、三场会议下来,反而让人觉得布林肯的中国行低开高走,超过预期了。
中美元首看起来也都挺满意这趟访问。在布林肯访华结束后,远在加利福尼亚的美国总统拜登给下属点赞,称赞布林肯“做得非常好”,“我们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在访华期间最后一场,也是最关键的一场会议上,中国官方也对布林肯一行提到,双方同意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峇厘岛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也取得了进展、达成共识,“这很好”。
从中美发布的新闻稿看,双方确实同意了一些事务,这包括两国将继续推进中美双边关系指导原则磋商;继续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双方也同意加强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的交流,并增加两国间的客运航班等等。
这次行程达成的另一项重要共识是,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布林肯向秦刚发出访美邀请,秦刚也答应在双方方便时访美。下一阶段,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气候特使克里预计也将陆续访问中国。
虽然中美都对两国元首能否在年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会晤三缄其口,但相信只要未来五个月没有类似佩洛西访台或气球事件那样的事情节外生枝,中美元首会晤还是可以期待的。
中美在布林肯的中国行中,也都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对北京来说,布林肯重申了华盛顿“四不一无意”的承诺,即美国不寻求对华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制度、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这是拜登政府上任后,提出的防止双方关系失控的基本规范。拜登此前在与中国官方通话,以及去年在峇厘岛元首峰会上都做出这项表态。布林肯重提“四不一无意”,相信是要让两国关系“倒带”回到峇厘岛峰会后的氛围。“四不一无意”被北京视为发展中美关系的基础,相信是中国最愿听的承诺。
对美国而言,布林肯访华让华盛顿得以重建与北京的沟通渠道,让美国能在自身关心的问题上当面对中国提出关切,并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合作。此外,华盛顿也向担忧中美一路狂飙奔向冲突的第三方,展示了美国负责任地管控中美关系的态度。
但无论是对北京、华盛顿,还是密切关注中美关系的第三方,布林肯访华最大的成果还是双方达成了稳定双边关系、避免滑向冲突的共识,缓和了中美之间持续数个月的剑拔弩张态势。
国际政治学者此前不断警告,中美要慎防在梦游中走入危机,而在气球事件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确实让很多人捏了把冷汗。两国高层接触几乎停摆,军事沟通切断,5月底和6月初双方军机和军舰又在南中国海和台海发生对峙。
虽然谁都不想爆发军事冲突,可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中美迫于国内国际压力,让步空间都有限。也正因如此,两国能明确底线——竞争归竞争,但对抗不能变成对撞,更不能爆发战争,已让外界很欣慰了。
不过,导致中美针锋相对的争议问题并没有在布林肯访华后取得突破,比如美国对台湾的支持、限制关键技术出口中国、相互制裁对方企业等等。双方在建立军事沟通管道上也没有取得进展。布林肯也很清楚这一点,在离开北京前的记者会上,他直言不讳,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次访问、一趟行程、一次对话”就解决。
中美的许多矛盾是结构性的,也会继续因为双方各自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而发生碰撞。美国会继续在多方面遏制中国,尤其是在军事、高科技等领域,以维护全球霸主的地位;中国会继续发展军事、经济力量,也会持续反制美国的针对。在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上,双方的矛盾也无法调和。华盛顿重申“一中政策”,但不会任北京武统台湾,从而失去在西太平洋钳制中国的手段;北京不可能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切香肠”动作视若无睹,更不会放弃民族统一计划。此外,双方也各自面对国内政治、民族主义对外交政策的牵制,无法避免双边关系不断震荡。
中美之间的针对与反制已是常态,不会因中美高层之间的接触和承诺而改变。不过,能够为对话打开一道门缝,避免对抗升级为对撞,已经是布林肯这次访华能取得的最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