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口岸报复性消费促各行业复苏

时间:2023-04-09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深港口岸报复性消费促各行业复苏

深港2月6日恢复全面通关后,来自香港的客流量快速增长。人员流动加快了口岸附近商业活动的复苏,但不同行业和口岸复苏力度不一。

中国大陆与香港全面通关两个月,深圳靠近香港口岸的报复性消费模式促进各行各业的复苏,但不同行业和口岸的复苏力度不一。靠近福田口岸水围村的餐饮服务业需求大增;罗湖口岸旁的零售业则未见明显复苏,有商家感叹经常连“开市”都成问题。

深港今年2月6日恢复全面通关,正式告别过去三年疫情下两地人员的出入境限制。通关复常后,来自香港的客流量快速增长。深圳市政府口岸办公室数据显示,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在今年2月份超过730万人次,同比上涨约2230%。

深圳水围村已恢复昔日熙熙攘攘景象

人员流动加快口岸附近商业活动的复苏。深圳市福田区的水围村至今已恢复昔日熙熙攘攘的景象。《联合早报》在上周末(4月1日和2日)和清明节假日(4月5日)走访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店铺已恢复营业,饮食业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水围村距离福田口岸约一公里,是深圳有名的“城中村”,汇集上百家著名美食、足疗按摩等店铺,是港客过境消费和聚集的地方。不过,过去三年疫情封关导致香港客源流失,水围村也因多次暴发疫情被封锁,禁止非居民进村,多家商铺因撑不下去被迫结业。

水围村一家火锅店的周姓会计员告诉《联合早报》,疫情期间有至少60%的店铺停业,目前大部分的商家是在深港通关后才重开。她说,人流量至今只恢复到疫情前约50%,但餐饮业和服务业复苏稳健,“每天都有利润可算了”。

在水围村经营足疗按摩店的冯向阳说,港客的报复性消费使生意比疫情前更火热。他说:“为了应付更多客流量,我在过去两个月增聘了20多名按摩师。”

零售业的复苏力度则没有餐饮服务业那么强劲。眼镜店老板吴献宽说,通关后首个月的复苏较为明显,但之后就开始放缓。他认为,港客的报复性消费是短暂的,要取得长期复苏还取决于整体经济情况。

位于东门老街的零售商也有相同体会。在东门经营服装店20年的方萍说,商场内的生意只恢复约三成。东门的商业步行街区距离罗湖口岸约两公里,历来是许多港客在深圳购物和消费的热门地点之一。

东门另一家服装店老板高雪云也说,销售额在通关后首个月暴增,甚至突破疫情前水平,但这一趋势并不持久。“一些老顾客几年没有回来,一买就是两三件。不过那一波过后就没有什么顾客上门了。”

罗湖商业城人流稀稀落落

最迟恢复通关的罗湖口岸是深港最大的交通枢纽,与周边的高铁、地铁、汽车客运等衔接。据《深圳特区报》报道,经罗湖口岸出入境的旅客数量在全面通关首月达310万人次,约占深圳口岸客流量的33%,是最繁忙的口岸之一。

不过,这般人流量并没有在口岸旁的罗湖商业城内反映出来,即便是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商场的人流依然稀稀落落。这座商城客源主要来自香港和外国,曾被誉为“港人北上消费第一站”。

许多业主受访时大吐苦水,指口岸开通后人流只增加约三成,买东西的人少之又少,生意并没有明显好转。

负责管理罗湖商业城的金罗湖商业城物业管理副经理李健卿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坦言,除了美甲和饮食业,其他零售业依然处于低迷状态。她说,商业城目前有约九成的店铺租出,逾八成的店铺已恢复营业,但由于客流量少,商业活动要恢复还需一段时间。

仲量联行华南区董事总经理吴仲豪受访时研判,口岸商业活动的整体复苏还处于不断演化的阶段,人们需要时间调整通关和消费习惯,预计复苏的足迹再过半年会更清晰。

吴仲豪说,餐饮是人们恢复面对面交流的基本消费场景,因此通关后餐饮业受惠显著,其他领域的消费力度则难免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相对谨慎了,比较关注高性价比,重品质、绿色、健康的消费观。”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