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通部鼓励企业错开上班时间或让员工居家办公,减少上下班时段的通勤拥挤。
曾实/广州报道、庄慧良/台北报道、符祝慧/东京特派员、姜贵瑛/首尔通讯员
亚洲几个大城市已逐步进入重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疫后生活,人口密集城市的公共交通也迎来了严峻挑战。冠病疫情无法改变通勤需要,公交防疫已是各城市不可或缺的日常动作——戴口罩、检测体温、加大清洁消毒,以及借助科技防疫。新常态需要平常心适应和把持,《联合早报》特派员从她们生活的广州、台北、东京和首尔,带读者走一趟这新常态。
①广州公交设防疫乘车登记码
作为中国大陆南方的交通枢纽城市,广州目前常住人口约有1500万,这座超大型城市面对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
随着城市生活秩序的逐渐恢复,广州的公交与地铁已经恢复了繁忙的运作状态,据官方上周发布的数字,现在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逾700万人次,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三。
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公共交通的防疫措施仍在严格执行。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公交车(巴士车)的司机上岗前都必须做体温检测,并全程戴口罩,每往返一次,车辆必须通过喷洒消毒剂、拖擦等方式进行消毒并通风,同时重点清洁公交车的车厢地板、扶手、座椅等乘客频繁接触的地方。全天营运结束后,再回到停车场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
乘客都得戴口罩,司机会检测乘客是否戴口罩,并在上车时逐一做体温检测,如果体温异常或是没戴口罩,乘客会被拒载。
相比公交车,地铁车厢空间密闭,感染风险较大。广州地铁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联合早报》,地铁车站每天要消毒四次,在客流量多的重点车站,每天则要消毒五次。
城市复苏 保持安全距离面临严峻挑战
搭乘地铁,口罩同样是必备,广州地铁进站扶梯口及安检点前,设置了消毒地垫,出入口则配有红外线测温仪,乘客进站时快速进行初筛,减少人员的排队聚集。如果体温超过摄氏度37.3,会被带到地铁站的临时隔离点,工作人员再联系防疫站,为其提供详尽的健康指引。
安全距离虽是另一重要防范,广州的公交与地铁站内都有“保持安全距离”的提示,不过,随着城市渐渐恢复繁忙,一米距离已难以保持,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口罩因此是重要保护。
为加强防疫和追踪病例,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所有公共交通都设了防疫乘车登记码,乘客扫码填写名字即登记了车牌和搭乘时间等信息,地铁更可具体到所在车厢,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当局就可精准追踪同车乘客。
对于这些防疫举措,有市民认为,尽管带来些不便,比如为了给乘客测温,公交车停站的时间更长,但都可以理解。总体而言,这些防疫措施令人放心,但也有市民指出,目前广州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已经相当拥挤,而在目前疫情有所缓和后,一些民众放松警惕,近距离交谈的情形大大增加,这些都增加了防疫的不确定性。
②台湾全民共识:戴口罩
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而台湾已两个多月没有本土病例,民众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这个成就与全民高度的防疫意识有关。
台北捷运公司告诉《联合早报》,在政府还没强制戴口罩前,99%乘客已主动戴口罩,还会主动通报“有乘客没戴口罩”,而经站务人员劝导后,“一提醒就会立刻戴上,民众非常守法”。
冠病在农历新年后暴发,政府呼吁民众多待在家少出门,二三月份搭乘捷运的日均量仍分别有183万人次和172万人次;4月4日政府强制乘客须戴口罩,民众警觉意识再提高而减少出门,搭乘捷运降至1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212万人次少了61万;5月疫情趋缓,恢复到171万人次。
捷运和高铁入口处,都设有医疗级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乘客,须透过耳温枪复检,确认发烧就会获得协助就医。
为彻底落实环境消毒,台北捷运电联车车厢每天出车前全面消毒,对于乘客频繁接触的自动售票机、加值机、电扶梯扶手以及电梯按钮等,每四小时就会消毒一次,捷运车站询问处也设置酒精喷瓶供乘客使用。
高铁方面,各车站每两个小时就清洁消毒一次,售票柜台自动售票机及闸门红外线体温测量区都画有社交距离的安全线。
乘客:大家防疫意识高 没什么好担心
刚毕业的张姓大学生告诉本报,民众都有戴口罩的共识,他也会勤洗手、多补充健康食品,不会害怕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从事服务业的李小姐随身携带酒精、戴口罩。她认为,大家的防疫意识很高,没什么好担心的。
趁着好天气陪着患有慢性病的丈夫出外走走的高女士也觉得坐捷运很安全,“我们会戴口罩、带消毒液,与他人保持距离。”
平均每个月都有五六百万人次搭乘的高铁,在2月明显减少,3月客流量更较同期大幅减少40%。5月中旬高铁每周提供828班次,较原来的1016班次减少18.5%,但6月30日起将增至961班次,与过去相去不远。
为了配合防疫新生活,无论是搭乘捷运或高铁,乘客进站后若可维持社交距离,可不戴口罩。
高铁公司告诉本报,为了维持适当距离,民众订购车票时,公司会采取跳排式做法,即先从两边靠窗处安排座位,然后是两边走道,除非人数众多,否则都是隔位而坐。至于在车厢进食,乘客可在维持社交距离下或相邻乘客有戴口罩的情况下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