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山城 王纬温
重庆特派员
在冠病疫情冲击下,中国年初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节奏被打乱,但随着复工复产步伐上月加快,成渝两地近来开始加速对成渝经济圈的规划。成都和重庆相隔约300公里,加大陆路交通基建提升互联互通,是两地官方选择打造成渝经济圈的起手式。
“成都有更多科技人才,重庆有更多运营人才,把中国西部这两个庞大市场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圈,相信人才流动加大,能催化很好的化学反应。”
近年在成渝(四川省会成都及直辖市重庆)地区两地跑的新加坡软件开发商——浮游(Fooyo)科技公司,对成渝政府近期在冠病疫情缓和后重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擎表示期待。
浮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李绍欢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介绍,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带动下,公司去年进军重庆市场,与当地国企合资拓展产品运营业务。浮游原本计划将研发主业一并带入重庆,却意外发现当地研发人才短缺的问题。
浮游在2017年落户成都设立研发分公司,挖掘当地研发人才红利。李绍欢说:“成都有个天然优势,有很多大学和优秀程序员,也有很多信息通信科技(ICT)人才,他们的薪资比北京、上海、深圳便宜,表现也很出色。”
据了解,科技公司在成都聘请一名中级程序员,月薪约1万3000元(人民币,约2690新元,下同),与北上广月薪两万多元的同等程序员相比,人力成本减少四五成。
李绍欢说,成渝地理上虽很近,但两地分工仍有差别,有各自人才优势。他认为,长远而论,成渝经济圈一旦打通,将为成都人到重庆工作,以及重庆人到成都工作,在通勤上减少障碍。人才流动也将让像浮游这样的企业,更易于挖掘两地人才以组建完整核心团队,在业务发展上更高效,同时能减少运营成本。
中共总书记、中国今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成渝经济圈”,强调要推动该经济圈建设,形成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引发舆论聚焦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即将落户成渝地区腹地。
此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成渝地区出台两次规划,分别是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双城经济圈”作为新提法,更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引述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解释,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意味着国家层面赋予成渝两地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带动西部更广大地区的发展。
疫后加速部署
在冠病疫情冲击下,成渝经济圈布局节奏一度被打乱,但随着复工复产步伐上月加快,成渝两地近来开始加速对成渝经济圈的规划。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会2月26日召开扩大会议,是疫情暴发后首度对成渝经济圈作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成渝经济圈建设工作,强化与四川沟通对接,加紧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标志性”重大项目,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加强陆路交通基建 打造经济圈起手式
成都和重庆相隔约300公里,在实现两地人才流动互通前,加强陆路交通基建的互联互通,是打造成渝经济圈的“起手式”。
重庆市政府3月2日宣布,今年将推进924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72万亿元,包括确定今年开工的重庆段正线长98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预计2025年竣工。
四川政府3月6日也公布工作方案,今年将力争完成190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并证实了四川境内成渝中线高铁今年开工的消息。这条高铁建成后,将成为继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后,连接这两座中西部重镇的第四条铁路,也将是通勤时间最短的铁路通道。
重庆市长唐良智3月9日召开的会议,就研究了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的建设。他强调,成渝中线高铁是成渝经济圈建设“战略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对促进产业、人口,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成渝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等具重要意义。
高铁建设为发展铁路物流提供条件
中国另三个经济增长极: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核心城市之间,或核心城市与重点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都已实现一小时内直达。目前,成渝间高铁则仅实现1.5小时通达,两地通车频率也远不及前述三大城市群,成渝周边很多城市也未纳入两小时通勤半径。
对此,川渝官方3月11日举行深化交通运输合作视频会时宣示要迎头赶上,实现成渝双城间一小时直达,成渝双城至成渝地区主要城市两小时到达。成渝地区大规模修建高铁,也将为普通铁路腾出大量运力,为加快发展铁路物流提供条件。
在重庆两江新区投建多式联运物流港的新渝合资物流企业“辉联埔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对成渝经济圈推动的高铁建设表示肯定。公司副总裁许丕吉受访时说,此举有助物流业者增大运输投放能力,“运输更便利,时间成本更可控,效率将提高。”
在盖高铁之上,许丕吉指出,成渝两地政府未来在新建运输通道的收费,以及一地报关、货物服务无缝流动等软性政策,其实对运输业者的成本更有着关键影响。“地方政策配套还是要做到,不然建更多的路,更多的物流园区也没有用,这些必须要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