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蔓延近100国家 疫情全球化害惨全球化(3)

时间:2020-03-08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学者:U型复苏可能是最好结果

冠病疫情在国际扩散,令金融市场在2月下旬经历2008年以来最糟的一周,拉响疫情重挫全球经济第一声警报。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受挫已毫无悬念,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5日也承认,疫情“肯定可能”冲击美国经济。

从上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流感,到上世纪中叶的亚洲流感,在每次全球性严重传染病后,世界经济几乎都在疫情后V型反弹。沙斯在2003年第一季削减中国经济增速两个百分点,但随后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强劲回升,全年取得10%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小。

然而,面对眼前这场冠病疫情,不少经济学者悲观认为,V型反弹的历史无法重演,U型复苏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次疫情令全球承受供应和需求的双重打击。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Rudd Family讲席教授兼金融副教授丛林受访时向《联合早报》指出,供应冲击将导致生产减少,引发连锁反应,这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占比28%,份额接近美国(16%)两倍。从1月下旬起,中国采取严厉措施防疫,至今未完全复工复产,现代制造业的特征决定了即便95%的企业恢复95%产能,也不等于供应链就能“活”过来。

受中国零部件断供影响,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国际企业几乎停产。

疫情将严重打击投资

在需求层面,中国消费行业从1月下旬起遭重创。随着疫情蔓延到欧美各国,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体育赛事面临取消,人们不再上影院、下馆子,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旅游业也面对打击。再者,各国财政受债务风险、政治因素等掣肘,货币政策能发挥的“救市”效果甚微。

美联储本周宣布非常规降息,各国央行先后跟进,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Bert Hofman)受访时反问:“你会因利率下调,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和很多人一起上电影院吗?”

丛林也指出,受打击的不仅是餐饮、旅游等与疫情直接相关行业,疫情还会加剧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创新减少,“即便疫情短期结束,影响可能也是长久的”。

不过,丛林也认为,现在还无法预见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L型衰退,他判断:“只有在中国未能继续复苏和疫情在美国广泛扩散后,这样的担忧才合理,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疫情国际化倒过来遏制中国复苏

中国去年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全球增长,一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走出阴霾。

中国官方并没有放弃今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全年必须取得5.6%左右的增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受访时预计中国会进一步出台刺激措施,以达到原定发展目标,全年可能取得5%至5.5%增长。他说:“中国疫情基本控制住,加上政府刺激,V型反弹有可能,但中国以外这样的可能性很小。”

郝福满则对中国经济快速反弹不乐观。他指出,和沙斯不同的是,冠病疫情暴发前,中国已面对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也不景气。此外,中国经济中服务业占比较沙斯时期显著提高,“服务业要收复失地很难,它不像制造业,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恢复生产。”

就算中国快速复苏,中国因素的拉动力也会因疫情国际化大打折扣。

就目前趋势看,中国境外的疫情高峰可能要在第二季才到来,病毒在韩、日、德等制造业大国蔓延,世界工业将遭致命打击,这又会倒过来遏制中国复苏。

疫情引发反全球化担忧

人员密集流动、经贸密切往来、供应链环环相扣,让疫情以乘数效应波及全球,也引发全球化遭遇危机的担忧。

全球化之前所面对的挑战,大多源于利益或意识形态的竞赛,这场冠病让人们看到,经济命脉紧密相连导致了世界的脆弱性。陈光炎说,虽然不至于逆转全球化,但“这波疫情肯定会让反全球化的情绪更大”。

陈光炎预计,疫情将加速更多国际企业采取“中国+1”策略。“中国不单单是生产基地,也是全球主要市场。跨国企业为了靠近市场,不可能完全将生产搬出中国,但为了分散风险,最好的做法是在海外发展多一条生产线。”

对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全球化竞争会发生改变。建立良好的制度,把灾害或疫情等外部突发事件对本国的影响最小化,也避免本国的小问题演变成冲击外部世界的大问题,将成为未来主要经济体在全球化中不可忽略的比较优势。

赞一下
(38)
71.7%
赞一下
(15)
28.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