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散生产基地 在华跨国公司欲走还留(2)

时间:2020-03-06 08: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苹果公司面对的就是“想走却走不了”的困境。它在中国大陆有多达59家组装工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只有七家。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在疫情暴发后,苹果开始将部分产品的组装工作转移到台湾,但因为大部分的零部件是在中国大陆生产,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台湾的组装厂也会因零部件供应不足而遇到瓶颈。

iPhone主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多个中国园区今年都延迟复工。两个深圳园区的复工时间延期三次,最终在2月17日复工。中国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毗邻疫情中心湖北的河南郑州园区目前还缺5万名员工,苹果已发出预警,第一季度预期收入可能不达标。

但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上周被问及是否考虑将供应链迁出中国时回应说,如果有变化也是微调,而不是根本的改变。他解释,苹果选择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并不仅是成本,还有产品质量、上市时间和制造能力等,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厂必须满足这一系列的要求。

林云峰指出,中国之所以成为跨国企业云集的制造中心,正因为这里具备其他国家难以取代的优势。包括技能成熟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几乎覆盖所有制造领域的产业分类,以及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

“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东南亚后最可能面对的问题是,他们只能在印尼生产零件A,在越南生产零件B,再把这些零件运到第三国进行组装,这个过程也得耗费不少时间和运费。相比之下,他们可以在中国境内完成所有零部件的制造、运输和组装。”

难以割舍中国庞大市场

除了不容易找到替代生产基地,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令跨国公司难以割舍。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美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中,有83%都被中国市场消化。这个世界工厂有望在今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电动车企业特斯拉正是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选择在上海设立美国以外第一家工厂。疫情暴发后,特斯拉上海工厂仅用了10天时间就恢复运作,成为中国最早复工的汽车企业之一。不过,复产后交付的电动车很快被发现使用上一代硬件顶替新版本,公司过后承认,这是因供应链受限而采取的权衡之计。

对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来说,中国是其海外最大市场,去年集团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16%至4300家。疫情暴发后星巴克关闭了近一半门店,本月起又逐步重开。集团预计今年中国门店将维持10%至19%的高增长。

一边是“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集中风险,另一边是难以取代的成本效益和市场规模。继中美贸易战之后,冠病疫情再次凸显在华跨国企业“欲走还留”的尴尬处境。全球企业切身体会到,他们不能依靠中国,却又离不开中国。在这样的矛盾中还有多少续存空间,未来的产业要如何布局找到发展出路,是横亘在各国企业面前一道严肃的问题。

赞一下
(20)
76.9%
赞一下
(6)
23.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