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把握防控疫情 小企业赔钱延时复工
一方面是政府鼓励企业有序复工,另一方面,企业在疫情下面对诸多复工难题:员工无法到位、原材料供应短缺、物流运输受阻、传统营销模式停滞等,即便是获批复工复产,企业内部的疫情防控更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挑战。
严方秋说,根据政府要求,企业复工必须提前提交多份申请,包括疫情防控承诺等,经审批合格后方可复工,一旦出现人员感染,全公司员工都要隔离,这是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责任。在没把握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很多小规模企业宁可赔钱延时复工,也不敢冒巨大风险。
事实上,2月10日各地陆续复工后,已有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据澎湃新闻,一份落款为大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紧急通知称,攀钢重庆钛业公司由于复工后未严格按照市疫情管控要求进行管理,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严重事件,该公司两例确诊,一例无症状阳性感染者,造成131人密切接触。这家企业目前已经封锁隔离。
企业面临两难局面
停工面对成本压力,复工又存在被关闭的风险,企业无不面临两难局面。疫情平稳、民众恐慌情绪调整还需时日,而复工时间越晚,便意味着企业损失越大。
严方秋说,在停工停产状态下,包括租金、工资与其他维持费用,初步估算他的公司每个月亏损额达几十万元人民币。这一状况至少要持续数个月,或到下半年才可完全恢复正常运营。
他指出,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不少企业在巨大压力下已是步履维艰,今年的疫情毫无疑问雪上加霜,很可能成为压倒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大调研:不少企业持悲观态度
针对疫情下中小企业现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晓波牵头在本月开展了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状态的专项调研。这一调研涵盖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南、辽宁和甘肃的2344家企业,结果显示,79.8%的企业没在2月10日前复工。这些企业中,有39.5%预计在一个月内复工,47%无法确定具体复工时间。
对今年状况持悲观态度的企业不在少数,40.8%的企业认为今年的营收较去年减少10%以上,还有约30.2%的企业认为尚无法判断今年的状况。为了应对巨大的资金压力,近15%的企业打算裁员,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预计裁员30%以上。
赵锡军:中国产业链中断全球经济运行将受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联合早报》分析,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产业链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链条中断,全球经济运行都将受到影响。
他说,大型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其他国家在华的投资企业也是链条组成部分。从复工角度考虑,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这批企业需要首先考虑,以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通常是技术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防控疫情与保证生产经营安全方面,这批企业更具备生产安全、人员与卫生保障的条件。
赵锡军指出,不少小微企业的经营内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满足民众的日常消费非常重要。这些企业的复工与疫情控制程度直接关联,在疫情控制得较好,民众可安心消费之后,这些企业也将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地方政府出台新政
疫情考验经济韧性,复工才是大考的开始。
针对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中国多地近期陆续发布了相关金融措施,其中浙江本月5日出台17条措施,包括加大小微企业降低要素成本的支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等,以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广东本月13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当中包括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18条举措。其中提出,企业抗疫贷在具体条件下最高可达200万元(人民币,39万新元)。
相关扶持须多方面考虑
赵锡军指出,小微企业恢复生产运营后,相关扶持须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除了劳动力、原材料、物流等必要条件外,企业大多超过一个月没有现金流,房租、水电、税务等相关费用的适度减免与延迟,也需加以考虑。
他也指出,每一次危机对于行业来说都是重新洗牌,疫情的发生与人员聚集、公共卫生条件有直接关联。在经历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之后,预计未来非物理性人员聚集模式会越来越盛行,数字化、无人化、自动化、网络化将更快发展,相反,依赖人员聚集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会受更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