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重庆成全球最受“监控”城市(2)

时间:2019-10-25 07:5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在渝新加坡人:未感隐私受侵犯

有在渝新加坡人受访时也称,并未感到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我觉得不是坏事。重庆以前‘打黑’打得很厉害……如果是当时候装了那么多(摄像头)的话,那是情有可原的。整个地方安全一点。”

一名不愿具名的重庆官方人士受访时则承诺,重庆安装大批摄像头是在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旨在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管是中国国内还是我们重庆,这些年加强(摄像头的装置),就像英国伦敦街头到处都有CCTV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

该人士并分析,摄像头数量多寡可能牵涉技术,以及摄像头性能的问题,包括每个摄像头可以看到多大范围、工作效率、数据整合、能力程度等。

尽管摄像头改善了重庆当地的治安秩序,但也有消息人士告诉《联合早报》,摄像头目前已走入重庆的学校、教室、办公室。有的大学教室里至少有四五个,甚至多达七八个监视器。他认为,此举加大了部分民众的恐惧感。

不过,也有受访重庆学者及官员称工作不受摄像头影响。一名官员说:“出去办事,到银行,或你到哪个单位去,比如前台出于安全考虑都会有一些摄像头。你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不会太在意这个事情。”

分析:摄像头走入教室或影响知识创新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蒲勇健受访时说,这对一般人而言不会造成太大问题,毕竟在公共场合言行不能太出格。

他说:“反正对我来说好像没有大的影响。就算没有监控,也会自我把控所言所行。”

另一名学者则说,摄像头仅影响极少数老师,绝大多数老师不必为此感到害怕,原因是他们都非常讲究规则,且有基本操守。

“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我们(老师)肯定有底线,不能说不应该说的事情。”

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受访时也肯定监控的必要性,但提醒当局一定要注意法律边界,以及法对人权的基本保障,同时尊重人对免于恐惧的公共诉求。

他认为,教育本身最需要知识的创新,摄像头走入教室可能导致师生说话过于小心谨慎,有碍知识的创新。摄像头普及也可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言行上相互多有防范,甚至采取少说少错、少做少错的处世之道。

谭刚强强调:“技术的进步是以促进社会活力为中心。我们管理的目标(其实)不是管死,而是管活。”

过于依赖摄像头也可能导致公共部门出现慵政懒政的现象,以及制式化的管理方式,缺乏温度。谭刚强说:“我们很多的公共管理全部依赖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看摄像头的人经常也出现嗑瓜子、吹龙门阵(闲聊)去了(的情况)。”

他认为,机器终究无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为什么记者采访要到第一线?(因为)那才是最真实的。(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步发生了什么?他都可以随时反应。如果我们是(通过)镜头,(视觉)一定是分散的,大部分取景都被舍掉。”

赞一下
(76)
66.7%
赞一下
(38)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