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玮:广州暗巷鸡汤与工匠精神

时间:2017-01-16 08: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即时

环境简陋又脏乱,坐在矮凳上用餐还须自己拿手机照明,去晚了排队拿号会被老板娘骂……这样的大排档会有人想光顾吗?

答案是:门庭若市,热闹得很。

这家无招牌的炭炉鸡煲位于广州老区恩宁路一条巷子内。若没有“识货”人介绍,肯定不知内有乾坤。我和同事第一次在晚上近八点赶到,老板娘看都不看我们一眼,狠狠地说:“没了!走啦!”

同事苦苦哀求也没用,老板娘忙着安排客人入座,嫌我们碍手碍脚,只差没喊出一个“滚”字。

第二次和新加坡朋友在周六晚去碰运气,六点半就到了,结果还是被骂:“没了!走!”我用广东话和她苦缠一番,她冷冷地甩来一句:“八点钟回来排”。 这一次,我决定死赖着不走,多冷都要站在门口等。

等待终于有回报。半小时后,老板娘霸气喊道:“现在给你吃,八点钟一定要吃完!吃不完,也得走!要不要?”

二话不说,拉着朋友走进去。店面很小,大概只能摆六张桌,老板娘特地多开一桌,她说坐哪张椅子就得乖乖坐,朋友听不懂广东话,拉了另一张椅子想坐下,结果又被老板娘一口地道传神的广东话刷了一顿,隔壁桌的人全在偷笑。

我们点了一只清远鸡,老板在隔壁房间宰杀之后,把新鲜斩好的鸡块端上桌。老板娘老盯着我们的炭炉烧得如何,朋友心急掀起锅盖又被她骂。

待那锅炭炉鸡煲煮滚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喝下一口辛辛苦苦挣来的鸡汤,真是鲜美极了。刚煮熟的鸡块配上辣椒豉油和姜葱,带点南洋风味,很合口味。我对吃没有研究,那汤底不知有什么秘诀,看上去有红枣、玉竹、党参等。

观察了一下,老板娘做事是按“规矩”的。先把炭炉装好,接着送上鸡块和蔬菜,若还想加料,必须等她忙完一轮之后才能点,不懂规矩的人全挨骂。

边吃边觉得很好笑,我可是付钱的客人,怎么吃得如此战战兢兢?付钱的人怎么老挨骂?这是什么经商之道?

环境如此脏乱,有洁癖的人肯定受不了,店外巷边旧墙又只有一盏小灯,客人还得一手拿出手机照明,一手夹鸡块吃。要环境没环境,要服务没服务,但大家就那么全神贯注地盯着那锅鸡,吃得不亦乐乎,等多久都愿意。甚至在付钱的时候,还觉得价格太便宜,略感不好意思。

这锅鸡汤让我联想起中国政府过去一年来经常提及的“工匠精神”。中国的“互联网+”、电商、共享经济搞得热热闹闹,中国已经能造飞机、大炮、原子弹、高铁等,但中国还是缺优质的电饭锅和马桶盖等生活消费品。甚至如果不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去年在一个座谈会上提出来,很多人都没想到,制造业大国原来还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

上周,圆珠造成的消息经报道后,吸引众多眼球,也引发舆论对“中国制造”的质问。据介绍,生产这不起眼的一个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的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难怪中国一直造不出,因为缺的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当整个社会被追求GDP增长的氛围包围,地方政府追求GDP,企业家追求“短平快”赚钱方式,产品的品质完全被忽略掉。他们关心的是,怎么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成本换取利益最大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量生产伪劣产品和山寨产品,不仅形成“山寨文化”,也导致“中国制造”走不出低端市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产品的技术含量必须提升,中国政府愈加重视工匠精神,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便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暗巷那锅鸡汤能给工匠精神带来什么启发?

老板娘的鸡煲肯定不是无端端火起来,虽然巷子外的老街上冒起了数家装潢得体的炭炉鸡煲店,但暗巷那锅鸡汤每天仍吸引无数人前去排队。有美食家认为,关键在一个“鲜”字。概括而言,不外就是两个字——品质。

产品不论高端或低端,不管是造个圆珠笔头还是卖个鸡煲,工匠精神都适用。

说到底,就是各自练就一技之长,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坚持对品质的追求,把工作做精做专做好。少点急功近利,多些脚踏实地,执行一套高标工作流程,也就等同于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满足商业社会的需求并取得竞争优势。

就像那霸气的老板娘看我动作慢,帮我把整盘鸡都倒入锅里时说:“你来我这里,不就为了喝一口汤吗?整盘倒入,味道正好。”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