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王三运转任甘肃省委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一把手”,但他并不满意。多位安徽政界人士称,王三运一直期待接班张宝顺任安徽省委书记,不料未能如愿,赴任甘肃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情绪低落。
从相对富庶的江淮大地来到偏远贫穷的大西北,王三运的强势更为明显。“他看不起甘肃人,觉得甘肃经济落后。经常训斥常委,和多位同僚关系紧张。”一位了解他的人士说。
在甘肃政坛,王三运与省委组织部原部长不对付几乎众所周知。组织部长比较爱惜羽毛,在组织人事方面一直很谨慎。王三运手下爱将虞海燕担任副省长和兰州市委书记期间,调了一批酒钢的干部到一些重要部门任职,组织部长认为不符合组织程序,王三运表示,虞海燕推荐的干部是可靠的,就这么定了。“可能在王三运中意的人上,组织部长没有配合,结果王三运大会小会批评组织部的工作。”
在当地官场人士看来,王三运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他工作勤勉,下乡访贫问苦,从早忙到晚,没有时间概念,跟他的人很辛苦,有时为了整理材料,连饭都顾不上吃;但另一方面,王三运被认为属于说大话不干实事的领导。
“我听过王三运讲话,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特别喜欢用排比句,听得人热血沸腾,有煽动性,但全是空话。”一位甘肃媒体人说,甘肃贫困人口多,2012年开始,王三运命令全省40万干部下乡搞“双联”(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蹲点扶贫,这是王三运在甘肃抓得最多的工作,但大多流于形式主义。一位副总理到甘肃考察,去东乡族自治县看精准扶贫,甘肃方面弄虚作假,提前挑选出被见人选,王三运亲自辅导,没想到还是被副总理发现,弄巧成拙。
除了扶贫,被认为最典型体现王三运说大话不干实事的,是他提出的三大示范区,即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示范区、河西走廊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以兰州新区为核心的商务示范区。这三大示范区,除兰州新区是在前任省委书记任内立项,其他两个都是王三运提出的。
甘肃当地人士说:“王三运聪明,脑子活,点子多,但他在甘肃五年半,这三大示范区很多停留在纸面上。”相对于公认的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如陕西、河南等地,在甘肃建设华夏文明示范区,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经济实力都无优势;兰州新区白天看上去新楼林立,到夜晚却是空荡荡、黑洞洞一片;至于河西走廊生态文明示范区,就是个笑话——在王三运任职期间,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始终不予问责。
对于王三运热衷的形式主义,中央纪委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中也有集中批判。专题片称王三运“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消极应付、严重失职失责”,“自身有贪腐问题,在工作中必然不敢去动真碰硬,导致中央一些重大决策部署在甘肃得不到落实,造成严重后果”。
《巡视利剑》也关注到王三运在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上的说一套做一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它涵养的水源是甘肃、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但多年来违规开发活动触目惊心。到2017年2月,保护区内有144宗探采矿项目,建有42座水电站,其中不少违规审批、未批先建,导致局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中央总书记中领导人2014年到2016年对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然而甘肃省并没有真正落实。2016年底中央巡视组进驻甘肃开展巡视“回头看”,发现王三运作为省委书记,对祁连山环境问题不重视、不作为,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破坏负有重大责任,“王三运表面上摆了姿态走了形式,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去调查研究,也没有认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更没有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形式表面的东西,反正该做的批示我也批了,该开的会我开了,至于下面落实不落实,能不能很好落实,也没有加强对各方面的引导和督促。”王三运在专题片里出镜时如是说。
调查发现,监管严重缺失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监管缺失的原因不仅是责任落实不到位,还涉及利益输送,不少层级的官员和企业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王三运也牵涉其中,导致对中央决策阳奉阴违。
2017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