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了2014年7月,天行国际却公告称,因尽调结果不满意,公司决定终止这一收购。
2014年2月中旬,天行国际股价出现新一轮暴涨,由2月10日的10.79港元/股十日均价涨至3月12日的最高价40.1港元。烈火烹油之际,天行国际的利益相关方则上演了一场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交易。刘彦红以认购前述5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入场;紧接着,2014年4月3日,刘彦红将可换股票据悉数转让给黄培海持有的华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能);六天后,华能将其中的1.35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兑换为2.7亿股天行国际股票。至当月底,佳元投资持有1.41亿股天行国际股份,占比15.58%;太平洋实业持股6275万股,占比6.93%;华能投资2.7亿股,占比29.82%
2014年7月6日,华能将剩余3.65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全部转让给刘彦红,刘彦红将其中2.65亿港元可换股票据转让给崔占辉;刘彦红将所持全部可换股票据转换为2亿股天行国际股份;崔占辉将2.35亿股可换股票据转换为4.7亿股天行国际股份,另余3000万港元可换股票据(可兑换为6000万股天行国际股票)。需要注意的是,至2014年10月31日,佳元持有1.41亿股天行国际股份数额不变,股比缩水至8.95%。崔占辉以所持5.3亿股股份成为天行国际第一大股东,占比29.83%;华能持有2.7亿股,股比17.14%;刘彦红持股2亿股,占比12.69%。直至2015年4月30日,这一持股情况都没有发生变化。而这些股东享受了此后华融国际借壳带来新一波股价效应。
2014年10月7日,天行国际公告将引入华融国际。2015年3月,天行国际宣布向华融国际发行17.02亿新股,占股份扩大后天行国际已发行股份的51.93%;华融国际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Camellia Pacific,以0.275港元/股的价格认购这部分股份,一举成为天行国际第一大股东。随后,天行国际更名为华融金控。这一消息刺激天行国际的股价从1.6港元左右,一路上涨至2015年6月12日的峰值9港元/股。
在此期间,天行国际的股权再生变。2015年6月3日,崔占辉将所持5.3亿股股份中的2.0034亿股抵押给李月华控制的金利丰财务有限公司(下称金利丰)。10天后,华能投资向卢志强名下的中泛国际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抵押其所持有的全部2.7亿股股份。
2015年6月15日,天行国际股价即掉头向下,收报7.15港元/股,跌幅5.67%。至2015年7月8日,天行国际收盘价已跌至2.98港元/股。在经历了随后两个交易日的大幅反弹之后,天行国际股价开始震荡下行,跌至2016年11月的2港元/股附近。截至赖小民被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在2.31港元。
股价下跌不怕,有华融的影子公司接盘。天元金融与中国港桥旗下的雄连企业开始悄然入股。而天元金融实为华融的影子股,长年接受华融的大量输血,又是中国港桥的第二大股东。(参见财新周刊2018年第16期“赖小民在华融做了什么”)华融金控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天元金融与其子公司雄连企业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华融金控17.02%、3.59%的股份,Camellia Pacific仍持有公司17.02亿股份,占比51%。而前述崔占辉、华能投资、刘彦红均已不见了踪影;原本持股70亿股的佳元投资手中尚留一点股份,仅 1.11亿股,占比3.33%。
5月8日,华融金控收于1.79港元。看上去还是比华融收购这家壳公司的价格0.275港元高,但成交量日趋萎靡。而这一场“资本运作”的大戏里,华融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谁又赚了盆满钵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