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最敏感的时点。今年恰逢五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主题正是一行三会的整合,不管形式如何,央行被实质性升格都是定局,大央行将成为中国财经体系中最重要的角色。
第三,最扑朔迷离的剧情。郭树清和肖钢本是热门人选,但现在显然都已提前退出,谁还能担此重任?
今天更新一篇两年前的旧文,综合年龄、履历、专业、级别等因素对央行行长进行系统分析,从历史和惯例来看,行长基本会在本文梳理的几个人选中产生,但现在被打破的惯例实在太多,尤其是考虑到这个位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从传统体系之外空降一名行长也是极有可能的选项,让我们拭目以待。
【正文】
在中国各大部委的掌门人当中,央行行长不一定是最有权力的,但一定是最受关注的。这个神秘机构坐落于象征权力的长安街和象征财富的金融街交界路口,拥有超过5万亿美元的总资产、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资产,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央行。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央行手里的“美元”可能比美联储还多(在2013年6月之前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一直高于美联储的总资产)。在著名的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上,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多次进入前20名,被他击败的人包括大部分的国家元首和国际组织首脑。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美差,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美好。在过去几年里,央行行长更像是一份越来越难当的苦差。除了要和其他央行行长一样疲于抗击经济下行和通缩,中国的央行行长还承担着更多的政府职能。配合中央永远是央行最大的政治任务,对内要配合稳增长、促改革,对外还要配合稳汇率、防风险。内外环境变幻莫测,同时兼顾这么多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周行长时代已经接近尾声。问题来了,谁会成为周小川的继任者?从2013年开始,关于央行行长的人选问题就屡有消息传出,从易纲到郭树清,从肖钢到黄奇帆,但始终没有定论。作为研究员,我们无从辨别消息的真伪,但却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几位候选人的可能性。
和任何职位的任命一样,央行行长也一定会满足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必要条件。从建国到现在,先后有11位央行行长,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共有7位。但90年代之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而且国务院尚未进行机构改革,央行行长一直频繁更迭,人选的背景也较为复杂。199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甚至亲自出任央行行长。直到1995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型,央行行长才进入相对稳定的轮替周期。因此,在考虑下一任央行行长人选的条件时,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实际上只有近两任行长:1995年到2002年的戴相龙和2002年至今的周小川。不过,央行毕竟还是国务院的一个部委,行长的任命也会遵循其他部长任命的一些规律。
表1: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央行行长的相关信息
第一是年龄
这是道硬杠杠,原则上,部长的退休年龄为65岁,考虑到5年一个任期,一般新部长的人选都尽量控制在60岁以下。当然,超过60岁就任的部长也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是针对一些特别重要职位、暂时又没有合适年轻人选的过渡安排,比如本届政府中的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2岁上任)、财政部长楼继伟(63岁上任)、国防部长常万全(64岁上任)、商务部长高虎城(62岁上任)。从央行行长来看,戴相龙和周小川上任时分别为51和54岁,任期分别为7年和14年。显然,在央行行长的人选上,中央更希望选择一个相对年轻的人选,这样其任期可以更长,以便于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之所以让65岁的周小川超长续航,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考虑。因此,如果年龄超过60岁,出任央行行长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表2:近两届政府各部委负责人的年龄信息
第二是专业素养
和美联储一样,央行是典型的技术官僚。熟悉央行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里的官员不像很多部委那样气势逼人,而更像是一些温文尔雅的学者。不完全统计,在央行任职的博士人数应该是各部委里最多的。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这哪是掌管货币大权的权力部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货币研究室。玩笑归玩笑,经济体系错综复杂,货币牵一发而动全身,央行行长如果没有一点专业功底实在是不可能胜任。
现任行长周小川便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统工程专业最早的博士生之一,是第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上世纪70年代开始,周小川深入参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课题研究工作,1986至1987年曾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周小川发表过很多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其中《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两篇文章为周小川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赢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这个奖项也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三是从政经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曾经把经济学家分成两种,一种是善于研究问题的“科学家”(Scientist),而另一种则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Engineer)。对于央行行长来说,显然更需要后者,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信奉实践出真知的国度。学术上的成就只能证明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能否成为无坚不摧的“工程师”还要看从政的经验和资历。
从近两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和戴相龙的履历来看,共同的特点是都有四大行和央行高层的工作经验。周小川1991到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95年任外管局局长,1996年任央行副行长,1998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而戴相龙则历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党组书记、央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等。但不同的是,周小川更熟悉资本市场,曾担任证监会主席,而戴相龙则多一点地方工作经验,曾担任江苏省丰县副县长。显然,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四大行)和央行的工作经历还是非常必要的,这更有利于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方便决策。地方政府的工作经验虽不是必要条件,但却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