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换头术荒唐可笑 要追究哈医大责任

时间:2017-12-01 09: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人物记事

黄洁夫 东方IC 资料
 
@中国日报 官方微博11月30日消息,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今天(11月30日)向媒体表示,不久前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完成的人类头颅移植实验违反了中国器官移植有关法规,违反了基本的伦理准则,要追究有关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或领导人的责任。
 
黄洁夫表示,人类头颅移植在技术上完全不可行,在尸体上的实验是毫无意义和荒唐可笑的炒作。
任晓平 资料图
 
任晓平是这所地处中国北疆的大学里,最具知名度的人,至少在公共舆论场上。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本科毕业后,他在美国待了16年,随后又被母校以特聘教授、外国专家身份引进,并成为学校的一个骄傲点。
 
他拥有这样一个形象:一个受到母国感召的优秀专家,返国后从事着“异体头身重建术”的超前沿研究。
 
任晓平和他的研究在学校受到了绝对的支持,校长号召年轻人向他学习,哈医大也称学校因着他的研究“日益扩大着外在影响”。
 
外界如潮水般的质疑,没有影响到双方的融洽。在任晓平看来,甚至包括哈医大,自己有如“虽千万人吾往矣”。
 
任晓平对外谈起自己的工作时,常常提及布鲁诺、哥白尼、阿波罗登月、第一例肾脏移植、第一例心脏移植……他总是说,人类的发展或者人类的医学史发展就是在一个个争议中走过来的。
 
“全球异体头身重建术领导者”
 
任晓平中等身高,虽然生在中国、如今也在中国工作,但他是美国公民,持美国护照。
 
任晓平说,“这并不影响我是中国人”。
 
哈医大新闻网上,一篇以任晓平名字为标题的文章,介绍了他的履历:
 
他1961年出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哈医大。工作一段时间后,1996年,他赴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克拉纳特手显微外科中心进行临床研修。
 
在该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近五年时间中,任晓平设计并完成了世界首例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及相关实验研究,而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将该成果发表于美国显微外科杂志。
 
这一设计被誉为世界第一例成功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基于这项研究成果,任晓平在该中心参与完成了人类第一例成功的异体手移植。
 
任晓平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且挑战的是异体复合组织移植领域的最后一个前沿“异体头身重建术”。通俗地说,就是“头移植”或“换头术”。
 
这一履历介绍称,该研究进展迅速,其惊人的实验成果为脊髓损伤的再生和功能恢复领域的研究绽现出了迷人的曙光。
 
这篇文章的标题“任晓平教授”下面还有一行副标题:“世界首例异体手移植模型设计者,全球异体头身重建术领导者”。
 
2012年,任晓平被引进回国。他目前是哈医大二院骨科的医生、教授,担任骨科八病区的主任。
 
哈医大二院大部分骨科病房都在第七住院部,占满了这栋大楼的三个楼层,唯有任晓平的骨科八病区在距离第七住院部大楼较远的第十住院部大楼内,位于一楼的大厅门口,装有独立的门禁。
 
据哈医大二院官网信息,2016年10月28日,哈医大二院骨外科八病区(手显微外科、足踝外科)正式成立。
 
当天,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带领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新病房详细了解科室建设情况及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困难,并以现场办公的形式,从手术室安排、人员配备、信息系统连接和硬件基础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协调部署。
 
院长办公室、医务部、门诊部、护理部、宣传部、计算机室、保卫部、后勤等职能科室各司其职,全力配合,具体落实。
 
在外人眼里,任晓平异常勤奋。“换头术”的另一个倡导者意大利人塞尔吉•卡纳韦罗(Sergio Canavero)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任晓平比较低调勤奋,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人物》杂志报道称,回到哈医大的任晓平工作勤勉,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花一个多小时处理邮件,然后去运动,6点前准时出现在骨科病房。
 
骨科八病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任晓平一般七点半过来查房。
 
除了位于第十住院部的病房,任晓平还有一个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与哈医大二院一条马路之隔的哈医大大学校园内,在北方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中心大楼的三楼。该中心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医大校长杨宝峰等人的倡议下,于2010年7月成立。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