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
大约一年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克里针对朝鲜核试验作出公开指责:“事实证明中国的对朝政策失败了”。然而,在朝鲜半岛局势急剧紧张背景下,美国新任国务卿蒂勒森最近首访亚洲,第一站日本的记者会上非同寻常地说:“过去20年美国对朝政策失败了,现在需要新的方式。”
这样绝然不同的说法,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可能从原来主要施压中国间接影响朝鲜转为正视朝鲜。在访问韩国时,蒂勒森表示各种政策选项都不排除,所谓的“新方式”被广泛解读为可能会动武,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因此朝鲜半岛再现战火的分析也不绝于耳。
笔者认为,美朝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未来的出路并不一定是“伊拉克模式”,出现“伊朗模式”的解决方式仍有很大可能,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准确的战略定位,将会发挥特殊的关键作用。
朝鲜问题的本质
冷战中,朝鲜并不是东亚安全中的首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朝鲜核武装才使得其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引人关注的因素。过去20几年来,朝鲜内部的经济困难和对外“强硬”,似乎让世界越来越认定这是一个“异类”国家,结果朝鲜的自我孤立和国际社会的外部孤立叠加,让这个问题越来越陷入怪圈。
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思考朝鲜行为的逻辑究竟是什么?他们是不是没有理性的行为者?朝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不回答这些深层次问题,简单聚焦于认定对方是不可理喻的怪物,无助于理解问题的实质。笔者认为朝鲜问题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
从外部角度看,朝鲜的行为逻辑本质是对可能来自美国的武装打击,以及强制性政权更替的巨大不安全和恐惧感。这从90年代初到现在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苏联解体后朝鲜丧失了核保护伞,丧失了来自苏联的经济援助,美国一国独大和在世界通过武力推广民主政体的做法,极大地刺激了朝鲜的恐惧心,这是朝鲜走向核武装选择的根本动力。
朝鲜这样贫穷的国家,核武装的成本不言而喻,但面对强大美国的威胁,常规武器建设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比核武装更加昂贵,因而核武装成了理性选择。这个恐惧和政策逻辑,从金正日到现在的金正恩是一贯的。
从内部角度看,朝鲜的问题在于国家治理高度依赖军队的异常状况,结果导致内部改革动力不足。由于外部安全威胁的始终存在,军队的作用被不断加强,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朝鲜已经从“劳动党治国”转向了“人民军治国”的体制,金正日执政期间,仅参加过两次党的生日纪念活动。
我们从朝鲜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军队在朝鲜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保家卫国,而实际参与了国家运营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农场、养鱼场、科学家公寓、滑雪场、游艇、游乐园建设,几乎都是军人在建设。这种体制虽然有速度快的优点,但缺乏市场机制和消费者视角的方式,不仅会造成大量浪费,还会带来既得利益团体和抵制改革的巨大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5年10月朝鲜大规模纪念劳动党70周年,也可看成是可能迈向党治的一步,金正恩在演讲中说,朝鲜将沿着经济与国防并进的路线前进。中国当时派出了以刘云山为团长的高级代表团,并且转交了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的亲署函,体现了中国对朝鲜的期待。
因此,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对应上述两大本质原因,外部上减少朝鲜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最终选择放弃核选择;内部上从“军队治国”转向“党治国”体制。
正常国家关系的战略定位
作为近邻,加上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缘政治地位,中国对于自身在中朝关系中的战略定位,一直是一个不容易的课题。在历史上,朝鲜曾经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中国为其提供安全保证,这种状况在甲午战争后被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选择了以参加朝鲜战争的方式,同朝鲜建立了同盟关系,这次战争奠定了中国在本地区的战略地位,但同时也付出了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以及东北亚局势停滞不前的外交代价。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认识到结盟的外交理念和实践都不成功的事实,在80年代正式作出了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选择,中朝关系也逐渐从同盟转向特殊关系的友好国家。冷战后,中国在1992年同韩国建交,实质上将中朝关系向正常的国家关系的方向定位,这个定位在过去20多年来的中国对朝外交中体现了一贯性。
近年来,正常的国家关系已经正式成为中国官方的表态。然而,朝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中国的战略利益,决定了中朝关系仅仅定位在正常国家关系上是不够的,特别是前面所说的两大本质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国在对朝关系中在正常关系基础上体现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