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周报
作者:安震
过去一周,国际金融市场热闹非凡。随着多国首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加上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疫情扩散,导致恐慌加剧,各地股市纷纷下挫;面对疫情威胁,美国联储局紧急减息,开启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大幕,道琼斯指数频现千点暴涨暴跌。相比之下,中国股市显得较为“淡定”,A股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大幅回落,随后沪指从2685.27低点强势回升,进入3月,沪指开始在2900点至3050点区间内反覆震荡,逐渐站稳3000点,走出一波相对独立的复苏行情。
上周五(3月6日),中国股市经历了前一个交易日的强势表现后出现回调,与上周四(3月5日)3,015个股票普遍上涨不同,A股早盘低开1%,截至收盘,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跌1.21%,报3034.51点;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分指数跌1.1%,报11582.82点;创业板指数微跌0.75%,报收2192.94点。
政策托底抗疫 中国股市强势复苏
中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陆续出炉的数据也印证了之前市场的猜想和预期。2月2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从50荣枯线附近大幅下滑至35.7,分项数据随之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8.7大跌至28.7,主要是由于中国生产停滞后,海外客户出于对供应能力的担忧而减少向中国采购。非制造业PMI跌幅更大,从54.1下跌至29.6,各行业大类中,只有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两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其余行业均陷入萎缩。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显然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
为了消减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短期冲击,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强力措施,通过行政手段延长放假时间、停工停学,限制人员流动,虽然付出了巨大经济代价,但疫情蔓延势头被遏制。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各项举措,减轻企业负担,帮助缓解流动性压力,加快复工复产的进度。
除了中国央行已经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外,中国政府在财政方面继续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近日针对财政赤字问题表态称,财政赤字的确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经全国人大审议等法律程序,财政部将按照部署,结合疫情形势,统筹做好相关工作。市场普遍预期,已经确定推迟召开的中国“两会”将讨论突破财政赤字率不超3%的红线。
多措并举的效果十分明显,3月2日A股开盘后强势反弹,三大股指高开,涨幅超过3%,颇些“利空出尽”的意味。上周(3月2日至3月6日)五个交易日中,A股震荡上行,周涨幅达5%,市场交易热情高涨,上周五沪深两市交易量为9,574.9亿元(人民币,下同),而此前已连续12个交易日突破一万亿元。
A股本轮反弹,政策利好驱动下版块、热点题材轮流炒作的特征明显。上周三(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衞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省市公布的重点专案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近25万亿元,仅2020年计划完成的投资也有3.5万亿元。消息引发5G、充电桩、特高压输电等新基建概念股批量涨停。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分析,近期A股火爆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普遍预期肺炎疫情会导致货币宽松和流动性充裕。由于实体经济还未充分开工,流动性还没有充分流入实体经济,因此停留在金融市场。另外,很多投资者被困在家中,因此将注意力转移到股市上。可以说,2020年中国股市面临的总体情形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短期风险,尤其是后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
防控进“下半场”成套利机会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表现良好的重要前提是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湖北以外地区连续数日的新增确诊病例不超过10宗,湖北新增确诊人数也大幅下降。但境外情况却不断恶化。
世界衞生组织(WHO)资料显示,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世衞宣布已将新冠肺炎疫情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这是应对疫情风险评估的最高等级。韩国、伊朗、意大利和日本的疫情正快速蔓延,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包括加州在内,美国已有三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