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降温的不良资产市场是否步入“寒冬”?

时间:2018-09-28 11: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财经评论

路透上海9月27日 - 中国传统不良资产市场进入下半年供应端继续放量,为响应监管要求,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银行业与回归主业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加速出货,推介力度空前;然而,不同于过去几年各类机构积极“买包”甚至激进“抢包”, 今年尤其下半年以来资产包流拍率却明显增加。

究其原因,受困于持续严监管和去杠杆带来的流动性逐步紧缩,不良资产市场的各类参与机构已普遍感受到了资金面的阵阵寒意,处置难度加大带来的变现速度及投资人意愿大幅降低亦是掣肘。在新一轮供需双方的博弈中,参与者们开始更加理性与谨慎。

“市场热度下滑的速度超过了我的预计,我觉得市场有迅速转冷的可能性。”穗甬融信总裁郝光辉对路透称,今年机构的心态普遍比较谨慎,不愿意急着买,“说实话另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手头没粮。”

一位股份行保全部主管亦对路透谈到,“我们行出包规模今年是增加的,前两年卖包可谓门庭若市,今年虽不至于无人问津,但报价经常是达不到我们底价的,流拍后就议价呗,也有议价了还是不要了的。”

从供应端来看,银行和四大AMC均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出货需求。先看银行业,尽管四大行中期不良率较去年底均小幅下降,但正如工行(601398.SS)董事长易会满在业绩会上所言,低不良率是用巨大的财务性成本换来的,今年要再投入1,000亿呆账准备金处置2,200亿元的不良贷款。

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区域的中小银行尤其是农商行正面临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风险,频频爆出不良率超3%,这在地方银监局数据中也得到印证。以江苏银监局公布的数据为例,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率为1.29%,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良率则为3.09%;而河南等地银监局公布的不良率统计口径中,甚至未将中小银行统计其中。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率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86%。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日前表示,严厉打击隐匿、违规转移不良贷款以及虚假出表的行为是今年治乱象的重点,同时,鼓励各个银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这意味着,银行还会继续加快暴露及处置不良资产。

再看四大AMC,过往一度不计成本拼规模抢市场占有率,不仅调高了银行“出包”的期望值,还令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去库存包袱。在回归主业的监管要求下,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消化存量资产包。以长城资产为例,公司9月中旬启动为期一个月的2018金秋全国不良资产推介营销月,涉及债权金额200亿,全年计划处置不良资产1,000亿元。

“四大(AMC)确实也没有充足的钱,也开始要算账。”一位AMC高管指出,银行现在出包还是按照去年的估价体系做,但四大AMC显然不愿意接,因此一致行动逼迫银行降价;且去年高价位买进的包,加上早几年的“存货”已经让四大AMC背上沉重包袱,迫切需要改变现状和银行预期。

**承接力不足,成交疲态尽显**

与供应端出货增加相比,市场则呈现出承接力明显不足的疲态。相当一部分前期非理性的投资者或折戟沉沙、割肉退场,或奄奄一息痛苦挣扎;一些手中仍有子弹的机构,则选择“先活下来,再淘宝”。

海德资管总经理胡雪梅指出,从一级市场比较直观的数据来看,供给量相比去年增加,但整个市场承接力略显不足,体现出来的就是流标率增加,议价包多了,这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变相降价。

“投资人希望快速安全回现,但资产包的处置难度在加大,他们也比较焦虑,带来的就是投资意愿下降。在目前大环境下,大家都有现金为王的心态,资金价格越来越贵,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她称。

二级市场非持牌机构流动性捉襟见肘也在影响一级市场的参与者。一位地方AMC总经理就谈到,“四大AMC没有买家,不敢进货,不会像那么疯狂地囤货,市场找不到足够钱的买家。”

赞一下
(5)
83.3%
赞一下
(1)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