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加上之后国共内战,大批中国大陆民众逃到香港避难。久而久之,不同省份的人在香港慢慢形成各自的网络,出现了“广东帮”“福建帮”和“上海帮”等社团组织。
中国官方上星期回信给一批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称赞并希望他们为中国式现代化作新贡献,令一向低调的“宁波帮”引起了社会关注。
香港没有宁波籍港人人数的官方数字,但有港媒数年前报道,海外“宁波帮”有半数聚在香港,多达15万人,和广东帮和福建帮相比之下不算多,不过在香港政经界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当中最为人熟悉的,除了已逝世的工商巨头董浩云、包玉刚、曹光彪,还有不少人是香港政界要员。香港1997年回归至今共有五位特首,其中董建华和林郑月娥的祖籍就是宁波。
中国政府在对港政策方面一直采取笼络香港富豪的策略,不少港商都和北京高层熟络。20年前即2004年8月,香港举行“香港各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活动,我当年也在场,就听到邓小平三女儿邓榕亲述父亲与被誉为“世界船王”之一的包玉刚往来的故事。
邓榕透露,邓小平和包玉刚很早以前已经是好朋友,两家人经常在一起欢聚。后来她的哥哥邓朴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迫害,终生瘫痪。由于有生命危险,加拿大的朋友请他赴加做手术,但家中没有路费,邓小平托人请包玉刚帮忙。包玉刚二话不说,为邓朴方出了机票钱和日常生活的费用。
邓榕表示,包玉刚从来没有跟人讲过这件事。当时这2万美元(2万6400新元)的数额,对邓家来说可是解了燃眉之急,所以邓家一直很感激包玉刚。我记得当时邓榕说起这段往事时,仍然很有感触。
或许是这个缘故,邓小平对香港“宁波帮”一向有特殊的感情。1984年8月1日,他在北戴河听取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的工作报告后说:“宁波的事情好办点,宁波有那么多人在外边,世界上有名的两个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都是宁波人。”邓小平还说:“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造宁波。”
这天是邓小平首次作出动员“宁波帮”做建设的一天。自此,1984年8月1日便被宁波政府视为十分重要的日子,每年的8月1日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宁波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官方曾主政浙江多年,也与宁波商界有渊源。
2004年8月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中国官方,就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指示发表2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动员“宁波帮”和关心浙江发展的海内外人士,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香港“宁波帮”在北京多年的号召下,也一直积极出资出力,造福家乡。香港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和海外“宁波帮”人士已累计向宁波捐赠4130余次,涵盖文化、教育、卫生、扶贫等领域,总捐资额逾20亿港元(3.4亿新元)。
今年是邓小平动员指示“宁波帮”做建设的40周年,一批在港“宁波帮”商界的后代早前去信中国官方,汇报他们传承先辈传统,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并决心为国家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官方很快在上周二(7月30日)复信,赞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爱国心,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若从历史的脉络来看,中国官方的回信是继承他以前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官方已是中国,仍然抽空给祖籍宁波的二代港商回信,背后带有一定的政治含意。
不少香港政界人士都认为,中国官方的信中虽然只提及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实际上却是面向香港及海外华人民营企业家,呼吁他们在中国面对西方围堵下助力祖国发展,期望能让他们安心投资大陆。
连日来,香港除了“宁波帮”举办多场“中国官方回信”研讨会,多家大型地产商例如新地、恒基集团和新世界,也先后开腔回应,表示会响应国家的呼吁,贡献香港企业家力量。海南、浙江、广东等其他社团领导同样开腔响应回信。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一批企业家率先到大陆投资设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近年中国快速崛起,加上香港政治动荡不安,不少人都担忧香港的角色已经减弱。
此次中国官方复函,显示在北京的眼中,香港作为中国少数国际化的大城市,又拥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在未来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香港人或许可以稍微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