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点
北看记
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就新疆人权问题的冲突越演越烈,连带欧洲消费品牌也卷入旋涡。总部位于瑞典的全球著名服装品牌H&M,以及体育用品耐克,本周都因涉及新疆人权课题的而被指“辱华”,遭中国舆论鞭笞乃至恫言抵制。
其中,H&M集团可算倒霉,它惹祸是因去年3月发表过有关新疆棉花的“尽职调查”声明,提到对新疆维吾尔人强制劳动与宗教气势的报道“深感关切”。时隔一年后的此时,H&M被中国官媒和社交媒体群起围攻,据报道H&M在新疆的一家门店还被强制关门一天。
在“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愤慨氛围下,有中国自媒体吹起号角,声称要抵制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成员企业,因为BCI去年10月宣布暂停对新疆棉的许可证。数十家国际服装、体育以及家具巨头都齐齐上了“抵制对象榜”。所幸,对BCI成员的抵制风还未成行动,但对于涉事品牌来说,已足以感到惊吓。相对的,中国本土安踏体育前天火速宣布退出BCI,李宁牌则公开挺新疆棉,它们对国内民众的政治正确表态,带动其港股股价大涨。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缘在上周中美外交高层在阿拉斯加争吵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周出发前往参加欧盟与北约外长会议前,于周一发表声明,宣布和英国、加拿大和欧盟联合,指责中国侵害新疆维吾尔族人权,并点名制裁新疆官员。
同日,加、英、美三国也另外发表了联合声明,欧盟则单独宣布制裁四名新疆高干。中国随即反制,宣布制裁10名欧洲议会议员、学者以及四个机构。作为回应,法国与德国等召见中国大使交涉,欧洲议会甚至临时取消审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示抗议。隔了一天,对华贸易高度依赖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在周二抱团跟进,它们发表联合对新疆的人权侵犯问题表达“严正关切”,欢迎加欧英美的制裁措施,但澳新两国本身没有推出制裁行动。接着,就发生了H&M的话题。
紧随中美阿拉斯加火爆会谈后上演的这轮新疆人权课题与“新疆棉之战”,犹如“阿拉斯加第二季”,是上周中美摊牌的后续,双方针对不服气的突出争议继续再战。美国以行动演示它与盟友协调行动,执行价值外交,对华施压,维护二战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意志与能力;中国则不能让公开的联盟制华行动奏效,它强烈反击也是必然的。
除了战略的严肃考虑外,气势上双方也都有不能示弱的理由:美国需有维护世界头号大国的架势与联盟体系的团结,这也是其核心利益;而中国既已宣布了“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自然要维护这重要战果。于是,在外交层面的相互制裁、以眼还眼后,中国再瞄准曾对新疆棉发声,在中国又有庞大市场的西方品牌进行敲打,既显得声势浩大,又可避免与美欧大国的外交争端失控。
瑞典政府自从2016年左右书商桂民海在中国被拘捕后,和北京的关系就十分紧张,中国又是瑞典品牌H&M的第四大市场,它就成了这轮直接敲打的对象。美国品牌耐克也被揭出曾发表声明,对新疆“强迫劳动的报道”感到关切,目前也是受压对象。
围绕新疆人权课题的这一轮制裁与反制裁,何时方休?
各国制裁新疆官员的用意主要是羞辱性,并无实际杀伤力;中美双方这几天又各对国内观众示强了一番,达此效果后,此轮“新疆棉之战”迟早也会如阿拉斯加之役般,在火光四溢的口舌激辩后转入下一回合。然而,新疆人权问题上升为中国与欧美关系中的凸出矛盾,下来怎么收场将成为难题。所谓的种族灭绝之说难以成立,不少西方国家也并不认同这一定性,但许多人确实十分关心新疆维吾尔人的人权状况,希望看到更高的透明度,中国要处理好这个复杂的内政问题,又要说服价值理念很不同的质疑者们,殊为不易。
而对于国际品牌巨头而言,中国是企业难以割舍的市场,但是随着中西方关系日趋紧张,国际企业在这个市场上踩政治雷的风险愈来愈大。大国相互制裁,但美国现职政客没有被制裁……在2020年代这个中美大国竞赛的关键阶段,中小国家与企业们都得高度警觉、分散风险,希望安然度过这“危险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