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巨头中芯国际宣布将在深圳市政府协助下,兴建一座制造12英寸晶圆的代工厂,投资额达23.5亿美元(31.5亿新元)。这是中芯国际被美国断供后兴建新厂,投产的又是较先进的制造工艺,凸显了中国解决高端芯片被“卡脖子”的紧迫感,以及打“科技持久战”的决心。
中芯国际前晚宣布,公司已和深圳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与国企深圳重投集团共同出资设厂。根据协议,中芯国际持股55%,深圳重投股份不超过23%,双方还将推动第三方投资者完成余下出资。
位于深圳的代工厂预计明年启用,每月可产4万片12寸晶圆,生产工艺比原有8寸晶圆更先进。
中芯国际称,新投资项目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也推动公司扩展生产规模和提升纳米技术服务,获得更高回报。公司高层上月披露,尽管去年在天津厂区增加了3万片8寸晶圆产能,在北京增加2万片12寸晶圆产能,已连续几个季度“满负荷”运作,仍未满足客户需求。
美国去年12月将中芯国际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切断他们获取美国产品和技术的管道,进一步加剧中国科技产业的“芯片荒”。为此,中国政府在本月出炉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到2025年,简称“十四五”)中,把扩大科研投入、加强芯片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列入工作重点。
中芯国际目前共运营七座晶圆厂,其中有四座生产12寸晶圆。集团去年8月联手北京市政府设立晶圆代工厂,首期投资额达76亿美元,预计2024年完工,届时每月产能可达10万片。
专家警告 中国芯片供需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前天在一个半导体论坛上警告,中国芯片制造产能发展远滞后于需求,供需差距越来越大。按照目前速度,几年后的供需差距至少相当于八个中芯国际当前产能,因此必须加速扩产。
出席同个论坛的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则呼吁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全球半导体行业“前所未有的供应危机”,表明公司没有放弃国际行业协作的希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美国的断供压力,让中芯国际加快扩产步伐、扩大生产基地范围,同时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入,说明已为“科技持久战”做好准备。
中美两国定美国时间周四举行高层会谈,知情者称,北京将在会上要求华盛顿撤销前总统特朗普任内多项对华制裁措施。但陈波研判,美国两党都认为应在科技层面遏制中国发展,科技战不太可能通过一两次谈判就停火,中国业者也不会对此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他说:“过去各国业者靠分工协作来提高效率,今后大家都要各自掌握核心技术,以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