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本周首次举行的远程战略巡航,被指与中国声称的不结盟国防政策背道而驰。受访学者分析,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压力越大,中俄就更有展开安全合作的需要,但始终不会结成同盟关系。
中俄各两架战略轰炸机前天在独岛(日本称竹岛)附近空域首次展开联合远程空中巡逻,此举的战略意义高于中俄之前的舰队联合演习等军事合作,给外界的印象是带有准军事同盟色彩。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昨天在国防白皮书的发布会上回答外媒提问时重申,中国致力于“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
他表示,中俄两军将把新时代中俄军事关系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双方将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的力度,完善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在高层交往、战略性合作、实战化训练、装备技术发展、反恐等领域深入合作,持续为维护世界和平、全球战略稳定提供正能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俄是因为皆受到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压力,所以才有展开更密切安全合作的需要。
学者:不会发展成军事同盟
中国在昨天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写道,国际战略竞争呈上升之势。白皮书批评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挑起和加剧大国竞争,大幅增加军费投入,加快提升核、太空、网络、导弹防御等领域能力,损害全球战略稳定。
不过王湘穗认为,中俄就算关系再密切,也不会发展成军事同盟关系。
他解释,军事同盟必有一条“自动反应条款”,也就是签署国若被侵略,盟友必须出手相助,而中俄之间没有也不会有这种自动反应条款,所以不可能是同盟。
他说:“中俄之间更像是一种‘新盟’,即不是传统意义以战争为目的的军事同盟,而是以维护安全为目的的新型同盟。”
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便奉行不结盟的原则,以便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灵活处理关系的灵活性。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多年前提倡,如今中国已强大,可考虑放弃不结盟政策。
他前年还主张中俄应结成军事联盟,提高政治实力,共同应对来自美国的威胁。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