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因病毒出现“自我灭绝”变异

时间:2021-11-06 07: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东京综合电)日本第五波2019冠状病毒病例在8月达到峰值后,开始骤减。近日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原因之一可能是病毒出现一个新的变异,令它“自我灭绝”。

日本11月1日报告新增86起确诊病例,为去年6月以来最低数。8月份病例最多的时候是20日,增加了2万5992起病例,为历史新高。后来,病例迅速回落,10月15日,日本全国新增病例数仅为151起,降至新低,10月31日,全国新增病例也仅有229起,哪怕是重疫区东京,也仅新增了22起。11月1日(周一),东京仅增9起病例。这是去年5月以来病例首次为单位数。人口稠密的大阪和福冈分别报告了7起病例。

虽然由于周末进行的测试较少,周一报告的病例数往往低于平时,但东京的病例数是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为2020年5月31日以来的最低。市政府的数据显示,最新的七天平均日增感染为23.4起,比前一周下降20.9%。

日本共同社10月31日报道,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和新潟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变异的冠状病毒德尔塔的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了突变,令病毒未能及时完成自我修复,以致自我灭绝。

这种称为“nsp14”的酶负责的是修复基因组的突变。专家指出,正是由于这种酶出现变异,无法及时执行其修复任务,以致基因组的突变不断积累,最终令病毒本身面临灭绝。

研究团队发现,在第五波疫情期间,在8月下旬疫情高峰前,大部分病毒的“nsp14”都起了变化。在去年秋天至今年3月间的第三波疫情期间,也有这样的状况。

遗传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推论,日本病例之所以会减少,是因为“nsp14”突变后,病毒的基因组充斥着对病毒不利的突变,但修复进度跟不上,导致病毒无法自我复制,最终灭绝。

此外,研究小组推测,一种名为“APOBEC”的酶改变了“nsp14”。在东亚和大洋洲,这种酶相信在很多人体内特别活跃。

研究组已于10月在日本人类遗传学会的期刊发表了报告。

可是,台湾卫生指挥中心医疗应变组副组长罗一钧指出,病毒改变“只是次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通常是疫苗涵盖率提高或落实防疫措施的结果,日本7月、8月疫情再次暴发后,疫苗涵盖率已大幅提高。

日本共同社10月31日报道,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和新潟大学的研究小组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变异的冠状病毒德尔塔的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了突变,令病毒未能及时完成自我修复,以致自我灭绝。

赞一下
(15)
93.8%
赞一下
(1)
6.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