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坚固高墙”与“脆弱鸡蛋”

时间:2021-05-30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国际特稿:“坚固高墙”与“脆弱鸡蛋”

瞭望台

以巴冲突再起,跟过去一样,这次冲突以大破坏和死伤惨重收场。

双方事后都发表“胜利”声明,而生活在加沙地带的老百姓却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作家村上春树曾以“高墙与鸡蛋”比喻巴勒斯坦以卵击石对抗以色列,并表达了无论对错永远都支持“弱者”的道德观点。

而事实上,以巴双方在这场争端中没有一方占据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以色列不停止扩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和哈马斯不改变武装斗争的方针,这场冤冤相报的悲剧将一直演下去。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最近又大动干戈。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哈马斯和以色列又打起来了。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约3000枚火箭弹,以色列则对加沙地带进行猛烈空袭和炮轰,击中数百个目标,杀掉多名哈马斯核心首领,却也误杀误伤数以百计的平民百姓。

双方狂轰滥炸持续了11天才停火,并自鸣得意地发布了胜利声明。

以色列称,在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哈马斯则说,以色列宣布停火体现了“巴勒斯坦人的胜利”和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的失败。

两方都自称赢家,那输的是谁?

国际媒体指出,所谓胜利只是空洞字眼,生活在加沙地带的无辜民众才是这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冲突最初并非起于加沙,而是起于约旦河西岸的东耶路撒冷。

5月初,以色列法庭批准以色列定居者的诉求,向当地几户巴勒斯坦家庭下驱逐令。几天后,数千名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警察在老城区圣殿山发生冲突,造成20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十多名以色列警员受伤。随着冲突白热化,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推波助澜,向以色列各大城市发射火箭弹,引发以色列强烈反击。这一来,军事行动的焦点从东耶路撒冷转到加沙,约旦河西岸地区反而风平浪静。

目前被视为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正统派和势力最强的法塔赫控制着西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政府)总部也设在这里,哈马斯则控制加沙地带,形成了两块领土、两股势力和两个政府的分裂局面。

有多项分析指出,哈马斯这次公然挑衅以色列,也和巴勒斯坦领导层内部权斗有关,它想凭借其激进的反以立场,得到越来越多不满现状的巴勒斯坦年轻人支持,借此壮大力量,取代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法塔赫的领导地位。

1993年法塔赫和以色列达成和平协议后,逐渐走向温和,也走向腐败,以致越来越无法与哈马斯争夺民意,而过去几次冲突也显示,以色列攻击加沙的行动促使很多西岸的巴勒斯坦人转向支持哈马斯这个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军事组织;他们也指责阿巴斯对以色列态度软弱,没有采取足够行动保护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然而,以色列兵勇炮坚,武器精良,哈马斯每次挑衅都遭到沉重打击。于是,哈马斯利用原教旨教派最拿手的洗脑教育鼓动民族仇恨情绪,开展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他们利用平民建筑作为掩体向以色列发射火箭炮,通过平民住宅挖隧道建立游击战前沿阵地和运送物资。

所以,以色列每次都说,要等到摧毁了哈马斯发射火箭的能力并封闭了加沙边境通往埃及的走私地道之后才会鸣金收兵。结果,每次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都以大破坏和死伤惨重收场,这次也不例外。

像这一次在以色列的反击中成了炮灰的许多巴勒斯坦平民,其实大多都是因为所在住宅区域,藏匿了哈马斯武装力量或武器弹药,遭以色列无人机的无差别空袭而白白送命。

哈马斯唯有进行游击战和利用平民作盾牌,才能跟以色列继续周旋,如果百姓因此死于以军炮火,哈马斯又可博宣传之效,让以色列饱受国际谴责。

分析:以色列留着哈马斯制约法塔赫

既然以色列在武备上占尽优势,为什么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哈马斯给灭了?

分析家说,这主要是哈马斯和法塔赫理念不同,导致巴勒斯坦内部分裂,内部分裂就很难合力建国,留着哈马斯就是用来制约法塔赫。

于是,每隔一段日子,哈马斯就要找机会和以色列打上一架,既刷存在感和侵蚀法塔赫地位,又能博取外部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和支持。以色列也会继续打哈马斯,一方面重挫其武装力量,一方面又希望它和法塔赫继续内斗。 

相对之下,以色列建国以来,已隐然成为中东一霸,令周围阿拉伯国家又恨又怕,却又无可奈何。

以色列可说是中东最具危机感的国家,建国以来,大规模战争打了五场,小的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是弹丸小国,面积有限,资源贫瘠,人口才八九百万,根本不具备防守的资本。为了生存空间,以色列军事上更多表现为主动进攻,结果被贴上了“小国好战”的标签。

以色列人是充满智慧的族群,不可能不明白穷兵黩武,耗空国力,“好战必亡”的道理。但凄惨的过往和险恶的环境,使他们更看重“忘战必危”。

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消灭潜在威胁,夺取生存空间,而且每次战前都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差距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各种应变措施,力争境外决胜,先发制人,速战速决,避免消耗战等。

这次打哈马斯只用空袭和炮轰,不出动地面部队就是个例子。  

以色列以一个弹丸小国岿然屹立于强敌林立而不倒,是有其道理的。

生存空间是一切的基石。但以色列为扩张生存空间采取的一些手段却受人诟病。

这些手段包括武力占领巴勒斯坦人的世居,驱逐原居民和扩建移民定居点。

这些巧取豪夺的手段都是以损害和牺牲巴勒斯坦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和利益为代价,这种基于丛林法则的逻辑和弱肉强食的行为,使以色列陷入世界舆论谴责的浪潮和削弱犹太民族因历史苦难而获得的道义同情。

犹太人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如今反而被视为残暴不仁的加害者。

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弱国,似乎除了祈求国际社会关注以及对以色列进行谴责以外,毫无办法。

过去数十年来在国际舆论之中从未缺席的“反以挺巴”意识近来越来越强烈。

在以巴冲突中,以色列常被指责说以军不成比例地回击,加沙丧生人数远比以色列人多,是以强欺弱的霸凌行为。

如何看待以巴冲突,不仅涉及逻辑常识,更涉及道德取向。

事实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争端,似乎没有哪一方占据绝对的道德制高点。

电视新闻和社交媒体充斥巴勒斯坦老百姓被炸死和家破人亡的悲惨画面和场景,让人看了格外心酸。同情弱者是人之常情。在强弱悬殊的对比下,同理心多倒向巴勒斯坦人。

但世界上很多人容易被强弱之分的说法误导,他们以哪方强哪方弱作为评论战争的标准,而不是以对错和正义与非正义为标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代表人物。

2009年,村上到以色列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当时以色列刚和哈马斯打完一战,空袭巴勒斯坦造成无数平民死伤,村上在颁奖礼上当着众多以色列领导人面前,提出了“高墙与鸡蛋”的伟论:

“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他还反问:“如果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有价值吗?”

但是,村上这番话后来被有识之士讥为作秀,以示自己政治正确——站在弱势一边,说冠冕堂皇的话,而不顾事实,不管对错,其结果往往是助纣为虐。

最近本地地铁上发生的一起打斗事件发人深思。两名男子在车厢里起冲突,A先生遭B先生打趴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乍看之下,B先生是霸凌者,A先生是弱者,但根据媒体后来报道,原来是A先生爆粗口挑衅在先,才惹来一身打。然而,遭挑衅后如此暴打对方,是否反应过激?此案警方还在调查中。

涉及犯罪和战争冲突
应以对错和是否正义作为评论标准

涉及犯罪和战争冲突,是不能用强弱而应该用对错和正义与非正义才是根本。谁先挑起战争,谁先杀害他人,谁就是非正义者。在以巴冲突中,哈马斯往往是挑衅者,以色列为了生存空间,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侵略者。当然,以色列在打击过程中,是否使用过度的暴力造成无谓死伤,还是有商榷的余地。

以色列蚕食巴勒斯坦土地,压缩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的行为也必须受到谴责。以色列领导人尤其是内坦亚胡刚愎自用的过激言论惹人厌恶。

他有句很不政治正确的名言:“弱者将崩坏、被屠杀、被从历史中抹除,而强者不管是好是坏,都会生存下去。强者为尊,强者有盟友,最终和平也归于强者。”

言下之意,我是强者,你奈我何?

村上的比喻似是而非,却被不少抗争者当作道德依据。

高墙之所以是高墙,是因为它掌握压倒性的资源和力量,高墙上的人只要一声令下,就足以剥夺无数平民的生活和性命。

鸡蛋是先天的弱势,以卵击石,成不了大事。村山只讲政治正确,不顾客观环境,永远站在弱势一边,不过是书生之见,纸上谈兵,帮不上忙。

况且,巴勒斯坦派系林立,彼此各怀鬼胎,缺乏统一的领导,如何应付强敌。

以色列不断壮大,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环境越来越恶劣。

无论谁赢谁输,最受伤的是平民百姓。

以色列定居点问题和哈马斯坚持武力斗争和消灭以色列,是以巴恢复和谈的主要障碍。

以巴冲突再起,许多人开始怀念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他曾任以色列参谋长和国防部长,调兵遣将,打过几场硬战,实行的是铁拳政策。1992年再次出任总理时豁然大悟,明白一直打仗,冤冤相报何时了,于是寻求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解。隔年,以巴签署和平协定。拉宾和阿拉法特(法塔赫首领、巴勒斯坦实际领导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很多民众不能理解他的苦心,给他贴上叛徒的标签,最终遭到右翼分子刺杀。

阿拉法特不再相信以色列政府,以巴关系迅速恶化,延续到今天。

赞一下
(8)
57.1%
赞一下
(6)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