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死例居高 疫情反扑凶猛印度哀嚎

时间:2021-05-23 08: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病例虽减 死例居高 疫情反扑凶猛印度哀嚎

国际

特稿

4月下旬,印度第二波冠病疫情海啸式反扑,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高达约40万起,引起全球关注。

尽管目前新增病例有下降趋势,但死亡病例仍居高不下,加上疫苗供应不足、医疗系统超负荷及变种病毒,疫情依旧危机四伏。

印度曾扭转第一波疫情曲线,但在面对第二波疫情时却毫无还击之力,令人不禁要问:印度怎么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去年曾警告:“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

不过,许多成功控制住第一波冠病疫情的国家,例如印度,却在疫情稍有好转时就匆忙放宽甚至解除限制,为更凶猛的新一波疫情埋下祸根。

去年9月,印度第一波疫情最严重之时,平均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超过9万起。到了今年2月,印度疫情开始趋缓,每日新增病例减少到1万多起。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当时自豪地称:“总理莫迪明智和有远见的领导,让印度击败了冠病病毒。”

莫迪政府迫不及待地重开经济领域和所有公共场所,还允许民众群聚,旨在尽速恢复国家的经济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初发布的报告,印度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可达12.5%,远高于其他相似的经济体。印度政府也乐观地预测可取得至少10.5%的经济增长,显示国家经济正逐步走出冠病阴影。

印度还继续举行多个重要的地方选举,而被称为世最界上大规模的宗教集会——印度教传统节日大壶节也如期举行,数百万教徒当天一起在恒河沐浴祷告,相关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持续好几周。

莫迪政府的自信,让人民相信印度已度过最糟糕的时刻。不管是选举的造势活动还是宗教集会,大规模的群众聚集,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形同虚设,冠病病毒因此有机可乘,第二波疫情在人们的不以为意中悄悄来袭。

对于印度政府的这种做法,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的南亚问题专家库格尔曼直言:“印度政府的反应,说好听一点是自满,说难听的话就是一场灾难。”

太早放松警戒全国陷入深渊

事实证明,印度政府的掉以轻心及太早放松警戒,将全国人民推入了深渊。第二波疫情暴发后,印度犹如人间炼狱。从印度国内及国际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到许多怵目惊心的画面——在医院抢氧气瓶的患者家属、火葬场烧不完的遗体、哭得撕心裂肺的死者家属、在爆满的医院外求助无门而一脸茫然与绝望的人……

印度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政府的误判、失策、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是主要原因。印度时政杂志《大篷车》(The Caravan)在4月22日曾刊文指出,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明显“罔顾科学意见”。

三名为政府提供应对疫情咨询的专家工作组成员透露,他们在2月到3月期间没开过一次会。其中一人说,破坏力更大的第二波疫情在2月中旬就已有暴发迹象。“我们当中一些人试图提出预警,但工作组在这一关键时期却没有开会。”

路透社本月早些时候也曾报道,印度政府去年12月成立的“印度冠病病毒基因组联盟”(INSACOG)早在3月初就曾警告,一种传染性更强的冠病变种病毒——B1617正在印度蔓延。然而,印度政府当时并没有采取行动或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以阻止B1617变种病毒扩散,结果这一变种病毒成为4月下旬以来,印度冠病确诊病例激增的原因之一。

莫迪上个月底在疫情失控后坦承,虽然政府曾成功应对首波疫情,但第二波疫情还是撼动了整个国家。尽管如此,莫迪政府依然没有宣布封锁全国的抗疫措施,而是让地方政府自行决定。

冠病疫苗是印度唯一出路
目前接种速度需三年才能群体免疫

德国之声评论员穆克霍珀耶指出,莫迪政府必须公开承认错误,因为此前专家和医生已警告会暴发新一波疫情,但政府却置之不理。她狠批印度政府的危机管理是全世界最糟的,并指“目前摧毁印度的不是宗教上的分裂,而是当局在抗疫战中的失败作为”。

许多卫生专家认为,冠病疫苗是印度唯一的出路。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截至5月13日,印度只有10%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而每天的接种量在200万剂左右;按此接种速度,估计需要三年,印度才能达到群体免疫。

氧气医疗设备严重短缺 变种病毒助长“完美风暴”

印度医疗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全球销售的疫苗有60%产自印度,素有“世界疫苗工厂”之称,如今却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印度政府一开始有自信通过大规模生产并接种疫苗,克服国内的冠病疫情,同时还能外销或捐赠疫苗到其他国家,搞好国际形象。

印度甚至已计划好和美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组成的四国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起扩大冠病疫苗的生产及为印度太平洋地区供应,以对抗中国的疫苗外交。

黑心商家囤积氧气瓶和药物

不过,印度目前自顾不暇,已暂缓向海外出口疫苗的计划。这对主导“四方安全对话”、试图拉拢印度对抗中国崛起的美国来说,是始料不及的。这也显示,许多国家都低估了冠病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它对各自国家,乃至国际关系与战略部署的影响。

除了冠病疫苗,印度还面临医用氧气、基本药物和医疗设备严重短缺的问题。不少医院出现重症患者因没有氧气而断气的情况,黑心商家乘机囤积氧气瓶和药物,造成市场短缺,奇货可居;甚至连私人救护车运营商也坐地起价,无疑是对确诊患者及家属落井下石。

印度黑市一个50升的氧气瓶如今要价约5万卢比(约900新元),而它平时的价格只须6000卢比(约110新元)。印度警方为此展开多次突击取缔,但问题依旧没有改善。更甚的是,花了高价在黑市买的氧气瓶或药物,可能是假货。

《纽约时报》报道,印度警方在一次行动中发现,一个自称是氧气瓶供应商的黑心商家,将灭火器重新粉刷后当成氧气瓶出售;此举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为不太结实的灭火器如果充满高压氧气,很可能会爆炸。

除了一般民众,疲于奔命的医护人员现在也非常无助;他们不仅眼睁睁看着许多病人因病床床位不足、氧气不足等而被拒于门外,连重症患者也不得不在家接受治疗,本身更是时刻面临着受感染的风险。

至少1000名医生染疫殉职

印度医药协会指出,第二波疫情暴发以来,已有至少269名医生染疫殉职。在此前第一波疫情中,有756名医生死亡,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因为该协会仅有35万名医生会员的记录,而印度拥有超过120万名医生。

印度流行病学专家吉拉达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不过,不少分析都认为,印度的第二波疫情猛烈来袭,其实是在预料中事,因为印度虽有“世界药房”的美名,但同时也是卫生系统脆弱、监测能力有限的人口大国。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专家都认为,印度的确诊和死亡病例都被严重低估,实际人数可能比官方通报的高出许多。

印度累计的冠病确诊人数逾2600万,累计死亡人数近30万。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评估研究中心日前评估,印度每日的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的实际数目,可能是官方统计数字的三倍。

印度政府防疫不力固然是令这一波疫情全面失控的因素之一,但杀伤力更大的变种病毒、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等多重因素影响,才造成了这场“完美风暴”。

印度疫情严重失控

对全球影响深远

美国《大西洋》杂志在印度第二波疫情刚暴发时,就在评论中指出,新一波疫情对印度本国人民来说是一场重大的悲剧,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这主要能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疫苗制造商血清研究所的所在地,在面临国内疫苗短缺时停止了冠病疫苗出口,导致全球超过90个依赖印度疫苗供应的发展中国家欲靠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计划受阻,也持续影响着全球疫苗的供应。

印度此前已向95个国家出口接近6700万剂冠病疫苗;4月16日起印度停止出口疫苗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影响,尤其是非洲,可能因此引发新一波的疫情高峰,出现新变种病毒的概率也大增。

另一方面就是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人口频繁迁移和流动已是常态,而这也方便了病毒在各国之间快速传播。根据世卫组织5月中公布的统计数据,最先在印度发现的B1617变种病毒株已在全球近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遍及世卫六大区域,即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这些国家当中包括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这对许多因疫情好转而逐渐重开边界及陆续恢复通航的国家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外防输入”的压力,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对印度实施限制入境的措施。

印度人口超过13亿,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一旦印度疫情告急,全世界将无可避免地陷入危险。早在去年4月,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就警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抗疫情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控制冠病疫情的能力。

除了生命安全,印度疫情大暴发还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印度疫情已开始向周边国家如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外溢。如果病毒持续扩散,全球走出疫情阴影的时间将延后,这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将面对更多阻碍。

尽管目前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疫情开始好转,国家经济正逐步复苏,但不少发展中经济体却出现疫情反弹,新增确诊病例一再攀高的情况,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威胁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此外,印度疫情加剧供应链紧张,给多种行业带来连锁冲击,其中受到较大影响的包括原料药、纺织业等领域。印度是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主力供应国,疫情使得印度本国的原料药生产受限,加上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旅行限制,短期内会导致全球原料药市场供应缺口,进而推高价格。

冠病疫情凸显了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实,基于这种认识,帮助印度就等于是帮助自己;其他有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有必要,也有义务帮助印度渡过难关,减轻疫情对印度经济、社会等的冲击,才能避免对全球造成重创。

赞一下
(40)
88.9%
赞一下
(5)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