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泽远:克里访华敲定中美峰会?

时间:2021-04-19 07: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于泽远:克里访华敲定中美峰会?

早点

蓟燕春秋

中国官方昨天公布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两国均期待4月22至23日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这意味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很可能在线出席峰会,并可能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首次中美元首视频会谈。

劝说中国元首参加美国主办的气候峰会,是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上周访问上海的一个重要目的。克里4月14日到了上海,15日、16日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举行几轮会谈,离开上海前同中国副总理韩正进行了视频会见。但直到昨天,中方才公开表示“期待”美国主办的气候峰会,表明了中国参会的意愿。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是克里访华的一项重要成果。双方除了基本敲定中国参加美国主办的气候峰会外,还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为中美元首实现首次“云会谈”奠定基础。

声明指出,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按其严峻性、紧迫性所要求加以应对;中美两国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对于本周美国主办、有40个国家元首参加的气候峰会,声明称双方认同峰会的目标,即在今年11月将于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提高包括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

这些共识将使中美元首在气候峰会上“有得谈”,但并不等于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会一帆风顺。

实际上,美国在气候问题上向中国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压中国在减排目标和时限上作出更多承诺。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后,美国、中国和其他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将在各自减排目标和时限上进行协商与博弈。

去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中国政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为“碳达峰、碳中和”设定了中长期目标。

中国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非权宜之计,它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也将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的碳减排目标过于保守,时限也太宽,他们希望中国在全球减排问题上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

中方则强调,中国人均排放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过高的限排目标将束缚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很不公平。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上周五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称,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很不容易。“有些国家要求我们把时限再提前,这不现实”,“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体需要50至60年,而中国将力争30年,已经很了不起了。”

4月16日,就在克里争取中国参加美国主办的气候峰会之际,习近平先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同意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马克龙和默克尔也肯定了中国的碳中和目标。

显然,同美国相比,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与法德等欧盟国家有更多共识。毕竟,美国在特朗普时代退出了《巴黎协定》,拜登政府虽然重返协定,但留给世人的疑虑并未消除。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有利因素。

如果习近平与拜登本周举行视频会谈,双方的话题不会仅限于应对气候变化,很可能还将涉及整个中美关系,以及抗击冠病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等重要领域。

不过,在竞争与对抗已成为中美关系主线的背景下,双方要扭转中美关系走向,或在贸易、科技、台海、南中国海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仍困难重重,两国舆论对此也普遍不抱太大的希望。美国国内反对拜登对华接触的声浪自不待言,中国舆论也因拜登上台后丝毫没有放松针对中国而怨气冲天。

但“习拜会”毕竟是拜登上台后,中美元首首次会面。双方即使在诸多敏感的具体问题上难有突破,会面本身对缓和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系,仍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可以预计,本周习近平与拜登如何互动,将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赞一下
(22)
73.3%
赞一下
(8)
2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