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一带一路”与美国寻求替代倡议

时间:2021-04-12 07: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美国要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竞争领域。近日拜登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的电话交谈中提议,美国和英国应该制定一个类似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此把民主国家召集在一起,帮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余虹

拜登新政府上台执政以来,美国将中国定性为“唯一复合型竞争对手”。3月25日,拜登召开上任以来的首场总统记者会,表示在自己任期内,绝不允许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强国。拜登也强调美国将加大对国内基础设施,以及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投资,以确保美国在同中国的竞争中胜出。

为了强化与中国的竞争,并确保在对华竞争中维持自身优势,拜登政府期望加强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尤其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欧盟。拜登寻求联合盟友制衡中国,事实上也间接承认美国已无力单独抗衡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东亚地区。

美国要与中国展开激烈竞争,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竞争领域。近日拜登在与英国首相约翰逊的电话交谈中提议,美国和英国应该制定一个类似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此把民主国家召集在一起,帮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崛起的品牌。借助这一平台,中国正加速在亚洲地区和世界其他地方投射其经济影响力。有效控制国内冠病疫情,更增添中国领导人的自信心,以及在国际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雄心。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已经对现有国际格局和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产生巨大震动。拜登政府意识到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构成挑战。依据中国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已经有横跨五大洲的138个国家,与中国签署各类“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参与该倡议。自2013年推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发放总额约6900亿美元的贷款,用以建设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

“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吸引越来越多关注。中国成功将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其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不断拓展的影响力,美国和世界都无法忽视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实施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3月23日发表《美国应该怎样与中国“一带一路”开展竞争》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利益等构成全方位的挑战。美国必须提供可以有效应对“一带一路”的新战略,以高质量和高环保的标准,来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并确保美国的利益不受损害。

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竞争

“一带一路”谋求通过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和人员来往,来联通中国与世界。中国期望通过“一带一路”重现古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繁荣的贸易,并向更广区域延伸和更多领域拓展。“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抓手,通过推进该倡议,构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模式。

近年来,一些国家指责中国投资的基建项目造价昂贵,实用性不高,以及存在内部关联交易腐败等问题。这些国家纷纷启动评估,要求重新与中国协商谈判基建项目的合同条款,达到压缩项目造价和缩减规模的目的。拜登希望利用一些沿线国家对于个别“一带一路”项目的不满情绪,召集盟友和相关国家,组成反对“一带一路”的盟友圈。

外界对于拜登提出的类似“一带一路”新倡议的细节内容并不清楚。美国必须向国际社会证明,它能够向急须改善本国基础设施条件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于“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美国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所下降,无法满足相关国家吸引外资的需求。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尽管中国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6万3051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六分之一,约为1万零582美元。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然在军事、教育、科技研发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拥有世界最好的港口、最快速的铁路、最庞大的机场和最完善的电信基础设施。中国已成为全球基建领域的领军者,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软件运营管理方面都有强大实力。反观美国,不少交通设施如公路、桥梁、机场等处于年久失修状态。

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是以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为核心的国家力量作为主导。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通信设备等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于引进相关投资、产能和技术有迫切需求。

对于沿线国家而言,参与“一带一路”不仅能帮助各自国家的基建领域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而且能够为其产品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平台。

通过实施该倡议,中国希望将“一带一路”打造成国际基建融资和建设的新模式。从中国角度来看,以国家力量主导是中国独有,而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在中国领导人眼里,私营企业没有纪律,盲目扩张,也无法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私营企业最终是不被信任的。海航集团、阿里巴巴和万达集团的案例都清楚说明这一点。

针对中国“一带一路”以国家主导的模式,美国拜登政府提议以“私营企业主导”的替代方案,是否具备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进而能够制衡“一带一路”?中美围绕“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竞赛,将考验是中国“国家主导”模式,还是美国“私营企业主导”模式更为优越,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改善。

中国须调整“一带一路”实施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改善须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大、风险高,私营企业不具备所需的巨额资金和承担各种风险的能力。如果美国无法提出更为有效的“一带一路”替代倡议,不仅无法阻止“一带一路”进一步拓展,更无法阻挡中国继续推进这一倡议。拜登提议类似“一带一路”新倡议一经提出,就被不少中国网民戏称为“抄中国作业”。

对于中国而言,必须冷静评估“一带一路”实施七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不应过度膨胀和自满。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周期长,风险高,事关国家主权、经济和战略安全,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对于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扩大影响力保持戒心,既担忧中国推进该倡议背后的战略考量,也担心因为“一带一路”项目借贷导致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加上冠病疫情已经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财政状况造成巨大冲击,一些已签约的“一带一路”项目,显然已经无法按照原先达成的合同继续建设。

中国按照原有模式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须因应新的国际地缘形势和后疫情时代,调整推进该倡议的方式。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联合公报明确提出:“高质量基础设施应确保在全周期内切实可行、价格合理、包容可及、广泛受益,有助于参与国可持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更加关注丝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借贷可持续性问题,考虑基建项目借贷对相关国家所造成的长远财政影响。

中国企业要成功走出去,必须面对、接受和适应全球标准和国际规则。中企走出去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担当“负责任投资者”角色。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必须更加关注项目经济效益、当地社群声音和永续环境,并在三者之间实现平衡与共赢。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赞一下
(41)
95.3%
赞一下
(2)
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