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半导体供应链之争 中美胜负难料

时间:2021-04-06 07:1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学者:半导体供应链之争 中美各具优势胜负仍难料

中美正进入长期的半导体供应链之争,鹿死谁手将决定谁能成为21世纪的霸主,但胜负目前仍难预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博士昨天在“解读2021年中国两会论坛”上,探讨了中国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方面的优劣势。他指出,美国在芯片生产供应上掌握优势,中国则拥有巨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这张“王牌”。

这场线上线下结合的论坛由新加坡通商中国主办、《联合早报》协办,陈光炎和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是主讲嘉宾,主持人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兼联合早报网(中国)主编韩咏红。

谈到中美半导体供应链之争,陈光炎在演讲中以大米生产做形象化的比喻。

他打比方说,高达六成的大米最终市场是中国,美国只占两成,但生产大米的肥料、杀虫剂、收割机方面的投入,有四成来自美国,中国只占两成;美国能通过阻断肥料、杀虫剂、收割机的供给,扼杀中国的大米产业。这个场景放到半导体生产的情境中,就是华为芯片被断供的局面,中国因此必须自主研发芯片产业链。

陈光炎指出,要赢得这场竞赛,中国短期内将面对困难。他引述全球半导体产业收入数据阐述,中国在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知识产权、代工厂、封装测试环节中,占比大多低于两成;而美国在多个环节中都占据主要份额。全球最大的几家半导体公司都设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美国,只有中芯国际一家公司属于中国大陆。然而,中国占据全球半导体消费市场六成份额,全球生产的半导体大部分在中国销售,中国握有这张“王牌”,长期下来还是有可能突围。

与会者提问 中国能源转型前景

至于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前景,陈光炎提醒,英特尔上月宣布将投资约200亿美元(269亿新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立两家芯片制造厂的消息值得关注;这显示随着芯片的战略重要性提高,不论美国或中国大陆都不信任台湾能成为可靠的芯片来源。

中国上个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2021年到2025年),用不少篇幅描绘绿色发展的规划与目标。然而,中国能否在206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问题近来也备受关注,在昨天论坛的问答环节中,有与会者提问中国能源转型的前景。

谢栋铭回应时分析,中国的减排过程预计不会呈线型走势,而是出现二段型减排模式,即初期减排速度较慢,过后加快减排速度。他预见短期内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将在中国齐头并进,但新能源最终会取代化石能源。

谢栋铭解释,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永远是重要指标,若减排速度太快,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将在经济增长和减排之间均衡考量;中国经济有六成依赖煤炭,不会一下子就淘汰煤炭。

陈光炎则说,中国能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必然经过精密计算和研究。他逐点分析指,首先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的重视也会相应提升,因此中国国内势必面对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

从国家战略安全角度考虑,中国也有必要推进能源转型,因为中国有七成石油依靠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和北非,须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才能运到中国,分别面对印度海军和美国第七舰队拦截的可能性,这些潜在风险都令中国不安。

此外,全球汽车市场过去50多年都由美国、欧洲和日本品牌垄断,中国难以打入传统汽车市场,但可借发展电动车,实现汽车产业跳跃式前进,突破现有品牌的垄断。陈光炎因此认为,中国一定会持续推动能源转型,着力达成碳中和目标。

赞一下
(78)
94%
赞一下
(5)
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