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会谈没成果 各界担忧中美走向对抗

时间:2021-03-21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阿拉斯加会谈没成果 各界担忧中美进一步走向对抗

中美首场最高级别会谈未取得实质成果,引起各界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担忧。中国军事科学院高级顾问姚云竹敦促两国携手强化危机处理机制,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的中美首场最高级别会谈前天落幕后,包括姚云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中国前副外长、现任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以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的多名重量级学者和前官员,昨天都在2021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敦促中美加强合作。

据彭博社报道,姚云竹指出,会谈显示双方不能靠战略互信来避免军事冲突,因此两国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军事危机管理机制,包括更新规范近距离接触的行为准则。

姚云竹认为,中美也应该共同为太空、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设定标准,尤其是规范这些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若中美在制定相关规则的过程中排斥对方的参与,将带来严重后果。

朱民则警告,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他呼吁中美,在稳定全球供应链和协调各自的货币政策等问题上合作。

傅莹认为,中美两国已建立一种深度相互依存关系,“全面脱钩”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两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要宏观地思考问题,才能超越分歧聚焦合作。

基辛格吁两国付出更大努力促成合作

论坛上也播放基辛格在中美会谈前预录的讲话视频。基辛格在视频中强调,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中美社会之间的理解,他呼吁两国“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促成合作”。

美国政府前政策顾问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在论坛上透露,中美闭门会议的进展比公开会议来得好,但他预计“习拜会”不会在一年内实现。不过他认为这是好事,因为这意味双方将做足幕后工作,确保峰会取得成效。

不少分析原本预计,此次中美会谈有望为中美关系定调,改善两国之间分歧的管控,并为未来合作开启一扇窗。但经过双方首日硝烟四起的激烈交锋后,两国在会后并未发表联合声明,即便在气候变化这类双方共同重视的课题上,也未说明未来合作方向。

彭博社引述美国官员称,中美会谈引起拜登政府内部的辩论,有官员认为美国促成此次会谈是个误判。部分官员指美国应该预料到中方的反应,避免两国激烈交锋;也有官员认为,中国在作出让步前往往会先增强自身论述,因此必须先有交锋过程,两国才能谈正事。

受访学者:中美对抗态势已经形成

中国国内舆论则大多延续了中国官员在会谈上的强硬姿态。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前天在个人微博上对中美会谈发表评论称,“阿拉斯加这一架,真是吵得非常好”。他认为,这是一次拨乱反正,重置美国精英层认识中国的起点。他也不讳言,美国一些政治人物不断对中国恶语相加,“说不好听的,他们就是欠骂”。

学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都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不感乐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分析,中美冲突正在上升,两国关系是否会更加对立取决于双方如何引导冲突。但中美在会谈上只针对外交人员打疫苗、人员往来这类比较软性的合作有较明确的讨论;对两国竞争关系的定位、具体合作方式都没达成共识。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东亚国际关系助理教授柳庸煜(Ryu Yongwook)指出,中美双方会后接受媒体访问时,态度较第一天稍有缓和,主要是为往后可能举行的会谈铺路;会谈的激烈交锋已凸显了,除非其中一方退让,否则冲突和对抗料将成为中美关系下来的主调。

柳庸煜认为,国际社会接下来的反应值得关注。他预计,北京可能会加紧在6月的七国峰会(G7)前拉拢欧洲国家,以免他们和美国联手向中国施压。

赞一下
(64)
85.3%
赞一下
(11)
1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